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6.2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3.3億千瓦,同比增長15.9%,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50.5%,首次超過50%。具體看,水電4.2億千瓦,核電5676萬千瓦,并網風電3.76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3億千瓦,形成了多元化
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資源需求越發強烈。微電網,被認為可以在一定場景下緩解壓力。
據悉,微電網可將新能源發電量通過“自發自用”方式實現“就地消納”,盡可能地減少對外部傳統主電網的沖擊,降低額外增容資金投入。當微電網內總用電負荷超過所轄電源發電量時,微電網可以開啟“并網模式”,從主電網采購并輸入電量;當微電網內存在富余電量時,也可以反向輸出并銷售給主電網。在主電網負荷過高時,微電網可以采用離網模式,切斷主電網與微電網之間的連接,平抑主電網所受到的波動沖擊,同時也能夠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自身網內所轄負荷的供電可靠性。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承辦的2023年度“節能服務進企業”暨工業
綠色微電網交流研討會在山東青島召開。
會上,來自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十余組辯手,針對微電網行業發展的五大相關辯題進行思想碰撞。通過辯論的形式,直接針對微電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電動汽車V2G模式、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虛擬電廠等領域的爭議性話題的正反兩面展開激烈的交鋒。
這場微電網大辯論,不僅點明了微電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促進及限制因素,更聚焦于微電網相關領域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提供了頗具價值的前沿視角。
正方的觀點是微電網能提高工業園區用電可靠性。
微電網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并網運行,又能靈活自治,滿足了用戶對電能質量、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提升能源利用率是響應雙碳戰略的重大需求。未來將呈現大電網與微電網兼容互補、多態并存的局面。
工業園區內負荷類型眾多,傳統交流配電網容易造成故障頻發,而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優勢,與工業園區發展需求高度契合。以特來電中國新能源科技園為例,園區內的分布式新能源和直流負荷可以即插即用,無需經過換流環節,減少了換流環節,減少了故障,提高了用電可靠性。工業園區的負荷屬于二三級負荷,極端情況下會被中斷供電,而微電網技術可以在監測到外部電網故障時,孤島運行,為負荷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偏遠地區和海島的工業園區,這些地方由于受到地理環境和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大電網送電距離遠、難度大,而微電網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就地的分布式新能源,提高了用電可靠性。
反方的觀點是微電網無法提高工業園區用電可靠性。如今的微電網尚且存在諸多不可靠的不足,因此冒然推薦工業園區微電網化實在是過于冒進,微電網的取代性發展仍不可看見。
微電網是指依靠多種微電源組成的電力系統,工業園區會根據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選擇適合自己的微電源,其中產電方式受天氣方式影響很大,給產電帶來很大的不可靠性。天氣不確定、產電量不確定、供需不確定,會出現產電過剩問題,因此需要對電能儲存方面有較高要求。但目前在工業園區,主要通過電化學儲能、熱儲能和物理儲能等方式,實現能源儲備。微電網還處在發展階段,技術研發、設備的采購、安裝、運維都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
在特銳德&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看來,微電網是在企事業園區或充電場站等場景下,將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放電、儲能、風電等融為一體,在大電網支撐下的小型交直流發電-用電系統。微電網能夠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就地消納、就地存儲、就地平衡,隨光而充、隨風而充,實現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實現主動式配電網的高效互動,是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載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認為,從應用角度,微電網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分類,無電地區可以提供能源保障,弱電網可以互濟支撐,對于強電網的地區,城市電網可以聚焦低
碳減排,包括工業微電網的發展。
微電網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隨著微電網市場的重心開始向工業和商用項目轉移,工業、園區等場景下的微電網市場的或將有新的發展機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