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優化完善縱深協同的產業發展布局。健全省級規劃統籌機制,科學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珠三角地區與港澳、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全省與國內國際重點區域的協同聯動,不斷拓展產業發展腹地和戰略縱深。對標世界一流謀劃珠三角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深度融合,全面增強核心區的支撐引領力和輻射帶動力。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結合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全面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形成緊密銜接、互為支撐的產業分工,加快打造沿海產業發展帶和北部綠色低碳發展區。以湛江為核心在粵西地區打造傳統產業提質升級主戰場,加快建設面向全球的臨港經濟區和承載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主要基地。以汕頭為核心在粵東地區打造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高地,加快推動紡織服裝、玩具創意等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支持沿海縣域做好海洋開發,創建省級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粵北地區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推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大數據、先進裝備、資源精深加工、清潔能源、紡織服裝、現代農業與食品飲料等產業集聚發展。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常態化對接合作機制,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等領域深化與港澳的合作模式創新。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等契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完善優勢特色產業全球布局,建立全球化生產體系、研發基地、營銷網絡和跨國供應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四)培育壯大千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創意等領域,培育新增3—4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推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前沿新材料、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新興產業躍增發展,培育新增4—5個超五千億元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謀劃未來產業,積極培育塑造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在6G、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術、深海空天等領域形成一批硬核成果,積極搶占產業發展戰略制高點。聚焦裝備制造以及終端產品領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工業母機、農業機械及以儲能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等產業。開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專項行動,加快推動家具建材、智能家電、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皮革皮具、五金機電、日化美妝、老幼用品等產業提質升級,分行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全面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著眼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推進工程化攻堅和平臺建設,建立長周期支持機制持續推進共性技術攻關突破和推廣應用。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百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充分發揮“鏈長+鏈主”協同作用,“一鏈一策”實施精準補鏈強鏈,提升自主知識產權和替代接續能力。突破重點產業鏈的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持續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抓緊組建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全面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建立健全能源和原材料保供穩價長效機制,提升戰略性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強緊缺部件和物料戰略儲備,在廣州、深圳、汕頭、惠州、東莞、江門、湛江、茂名、揭陽等地布局建設全球大宗商品重要配置基地和電子元器件集散分撥基地。建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評估、攻關管理、風險監測和應急處突的閉環工作機制。完善專利導航決策機制,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加快形成一大批高價值專利,構筑重點產業技術專利池,引導先進制造業企業儲備布局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標準必要專利。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六)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實施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構建“工業互聯園區+行業平臺+專精特新企業群+產業數字金融”為核心的新制造生態系統,實現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制造業企業“上云用云”,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構建制造業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提升工業企業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加快建設5G網絡、光纖網絡、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探索建設數據綜合業務網。深入實施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計劃,每年打造不少于1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裝備、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等標桿。加快“5G+工業互聯網”虛擬專網、行業專網建設,拓展工廠級、車間級、產線級應用,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標桿。開展低碳、零碳、負碳等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支持企業使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法依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深入推進清潔生產,打造綠色低碳工廠、園區、供應鏈,增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實施工業效能提升行動計劃、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升重點行業廢水循環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動再制造產業規范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七)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服務、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數字貿易、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謀劃打造100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200家生產性服務業示范平臺和2000家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實施工業設計賦能廣東專項行動,打造不少于200個工業設計中心、10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提升“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影響力,加快建設珠三角工業設計走廊。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主動對接全國口岸,發展多式聯運,暢通貨物進出口渠道。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電子元器件與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建設。積極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培育200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支持深圳前海等地建設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定期監測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