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領域,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
很長一段時間內,教育部的專業設計體系里都沒有直接和碳相關的內容,碳行業也尚無官方培訓認證體系,再加上雙碳相關的政策、實踐隨時在變,入行標準變得難以把握。
主修經濟的何羽可以說是陰差陽錯進入雙碳領域。大二分專業時,他的績點排名不高,選擇了學院當年新設的能源經濟學——一個如今看來適配度很高的專業。此外,環境、能源專業的學生在雙碳就業市場也有相對優勢。
張斌亮解釋道,現有體系存在很大慣性,改變無法一蹴而就。他所在的中創教育早在2012年就與人社部就雙碳培訓業務展開合作,但直到十年之后,人社部才最終將碳排放管理員、
碳匯計量評估師等相關崗位列入職業大典。
以學科設置為例,要設立一個碳管理專業,就業辦要了解畢業生就業方向、就業率,教務處要研究專業學分總量,基礎課、必修課、選修課如何設置等問題,經過無數的提問和論證后,學校才能形成方案呈報教育廳,再由教育部組織專家論證,一整套流程下來,通常要花個三年五載。
教育部2021年增設了碳儲科學與工程、氫能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等直接與雙碳相關的專業。2022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的“碳經濟”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成功獲批。
不過張斌亮也補充道,如果深究的話,大家都是非專業出身。哪怕專門學氣候變化,高校課程也更偏理論研究,對工作實務作用有限。
“碳中和與互聯網很像,本身有自己的一套職業分類,但也需要跟各行各業結合,因此跨界人才在業內比較受歡迎。”張斌亮舉例說明,比如建筑領域即將推行建筑減排,市場就很需要既懂建筑工程,又懂碳的交叉型人才。
就專業性來講,理工科的同學在跨行時更有優勢,但雙碳行業同樣需要文科類專業,比如市場營銷、外語專業等等。“雙碳往往涉及很多國際合作項目,需要外語專業的人才,他們在溝通、準備材料時有很大優勢。”
無論如何,雙碳行業的公司們想要等到完全對口的畢業生,至少還需兩年到四年的時間,這為希望入局的年輕人們留下了時間窗口。
不過何羽也提醒,雙碳是典型的政策驅動行業,由于國家倡導,近幾年的確顯得前景一片大好,但有些宣傳過于夸張,刻意制造焦慮和誘惑,讓一些人對行業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某些培訓機構聲稱考出證書就可以掛靠,這脫離了行業實際。最好先實際了解一下行業的真實情況,理性思考后再做抉擇。
雖然暫時還看不太明晰未來的發展,小王仍打算繼續留在公司積累一些項目經驗。畢竟,在各行業都不容樂觀的情況下,雙碳已是為數不多的朝陽領域。
近幾年,他發現大家對于政策風向和環境變化都更敏感了。他2015年剛上大學的時侯,想要了解就業信息幾乎只能靠查百度,或者咨詢學長學姐;而今,任何人都能獲得鋪天蓋地的行業外信息和支持,“很多人都開始動搖,不像以前一樣一門心思走到底,因為你確實能看到更好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