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證、碳交易難有助益
“綠色債券”的路走不通,是否還有其他可行之策呢?財政部表示,下一步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通過綠證和
碳排放權交易合理補貼
新能源環境效益,為
新能源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然而,“提供有力支撐”并非彌補補貼缺口。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已經針對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低價)上網項目核發了平價綠證。“以目前的交易情況看,
價格約50元/個,與此前代替補貼的綠證相比,
價格有較大幅度下降。平價綠證不再與國家財政補貼相掛鉤,主要代表的是平價(低價)項目綠色環境價值。”
“以前的補貼綠證本來就賣不出去,成交量就那么一點點,而且對買家來說也沒什么實際用途。”有行業
專家表示,“隨著平價綠證的上市,如果是企業或者個人想要一個使用綠電、清潔環保的證明,肯定要買更便宜的平價綠證。所以,補貼的問題通過綠證不可能解決。而碳交易應該只是可再生能源項目增收的一種方式,與國家補貼也沒有直接關聯。”
金融市場信心不足
針對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建議專項專議。“讓金融市場去創造新產品,比如國有企業把應收賬款做成ABS,即資產支持證券化融資,類似的路徑都是可行的。”
就在一個多月前,中國農業銀行湖北孝感分行向中廣核湖北大悟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授信“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6300萬元,并發放首筆貸款950萬元。這是全國金融機構發放的首筆“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
“ABS也好,補貼確權貸款也好,還是其他形式也好,金融產品最看重的是償還能力。如果國家補貼是很確定的、在一定時間段內可以收到的,那么,相應金融產品自然就會非常多。”張睿坦言,當前,可再生能源存量項目的國家補貼兌付問題還充滿不確定性,“這在金融市場上來看就是最大的問題。金融領域并不缺乏‘創新’,缺乏的是‘信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