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周一發布的次區域報告指出,在全球變暖幅度處于1.5攝氏度到2攝氏度之間的情形下,氣溫每升高一度都會增加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遭遇熱帶氣旋的風險。
亞太經社會表示,這份報告是基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科學證據,并提出了基于復原力的分析和建議。
風險熱點區域增多
報告強調,考慮到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影響,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變得極其脆弱。熱帶氣旋、洪水和干旱等與氣候相關的水文氣象災害在頻率和強度上都在增加,這在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當中制造了一系列新的并且不斷擴大的洪水和熱帶氣旋風險熱點區域。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人口集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和所羅門群島。
報告指出,這些地區過去已經在自然災害面前顯現出脆弱性,現在則要面臨更多由氣候條件變化帶來的復雜風險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物危害風險。
惡性循環
報告同時表明,氣候變化不僅重塑了災害風險,還加劇了生物災害與其他災害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到造成貧窮和不平等的潛在風險驅動因素,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數據顯示,在過去二十年里,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瘧疾病例就不斷增加:從21世紀初每年不到20萬例,上升到了2016年和2017年每年超過50萬例。
報告還特別指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還承受了抗擊疫情與應對自然災害的雙重挑戰,尤其是疫情期間出現的熱帶氣旋和洪水等災害給這些國家的生計、經濟和人口造成深刻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帶來的封鎖和行動限制阻礙了人道主義援助人員抵達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正常渠道,并且限制了對于應急物資的獲取。
建立復原力
為此,亞太經社會強調,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好地理解將氣候變化適應與復原力整合進發展計劃的必要性,同時在提升氣候變化適應戰略方面分享經驗,并通過加強區域和次區域的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太平洋島嶼
論壇秘書處(PIFS)代理秘書長菲力蒙·馬諾尼(Filimon Manoni)表示,將重點放在一些關鍵的氣候適應優先事項上可以幫助太平洋地區建立復原力,其中包括:加強早期預警系統,提高水資源的復原力,使新的基礎設施具有復原力,保護紅樹林和改善旱地農業作物生產。馬諾尼說,“這五項措施將在建立抵御熱帶氣旋和其他災害的能力方面產生最高的效益成本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