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主題受關注
在眾多投資主題中,碳中和無疑受到較多的關注。碳中和是全球共識,并且是我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胡迪表示,自2016年巴黎協定以來,盡早實現碳中和、控制溫度升高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出臺了本國碳達峰或者碳中和的政策目標,且目標大多為2050年。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碳達峰和碳中和“1+N”政策體系,出臺涉及各方面60余項政策措施,光伏、風電、水電以及電池行業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關鍵在于,中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興
綠色經濟領域一直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胡迪表示,中國不僅是全球的最大風力渦輪機和光伏板生產國之一,還是全世界可再生能源領域首屈一指的產能大國和投資流入國。2010-2019年期間,中國對可再生能源部門的投資達8180億美元,成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的最大市場之一,同時創造了440萬個工作崗位,約占全球的38%;產能方面,中國擁有全球70%的光伏產能和40%的風電產能。根據預測,截至2060年,中國在清潔技術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達16萬億美元,將創造4000萬個就業機會。
之所以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將不斷提升,這也是因為成本、技術挑戰已獲得突破。
胡迪提及,在國內經過20年以上的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度電成本已經貼近化石能源區間的下限,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和成本競爭力,同時其可利用資源空間較大,資源處于可開發、可拓展、規模性、經濟性、環境友好性的理想水平,國內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
例如,在過去的十余年中,全球光伏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82%-90%左右,在絕大多數國家低于新的燃煤電站或天然氣電站的成本。太陽能光伏的全球年新增裝機容量2021-2025年期間預計為250吉瓦,在2026-2035年期間預計達350吉瓦,約等于2000年以來年均新增60吉瓦新增裝機容量的4倍、6倍。2030-2050年期間,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逐步由替代能源向主體能源過渡,太陽能將占據全球能源系統的中心舞臺。這有助于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事實上,這也將帶動其他的投資機遇,包括相關基礎金屬。
胡迪解釋稱,因為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不同,光伏、風電和電動汽車需要更多的金屬。鋰、鎳、鈷、錳、石墨對于電池的功效、壽命和能源強度非常重要。稀土永磁材料對于風力發電機和電動汽車至關重要。電網需要大量的銅和鋁,其中銅是電力系統的基石。電動汽車的金屬使用量是普通燃油汽車的6倍,陸上風力發電站的金屬需求量是天然氣發電站的10倍。電動汽車和儲能電池的金屬需求在2040年預計會至少增加30倍。鋰需求將經歷最為迅猛的增長,2040年料將增長40多倍,緊隨其后的將是石墨、鈷和鎳,約增長20-25倍。
因此,胡迪認為,在雙碳路徑上,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將會導致相關金屬長期需求大幅上升。此外,與新能源配套的基建設施以及儲能、特高壓、能源互聯等相關產業也將迎來高速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