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上海的雙碳頂層設計文件出臺,后續“1+1+8+13”的各項政策文件也將逐步推出。在此背景下,8月30日,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應對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成立(下稱“專委會”)。
專委會以推動全社會向
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型、推動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為目標,通過支撐政府相關工作,做好政策宣貫和標準研究;加強行業交流合作,規范成員單位行為;服務成員單位需求,反映成員單位訴求;推廣社會
綠色低碳理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啟洲表示,希望借助專委會這個
平臺,匯聚各方聰明才智,圍繞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進行深入、務實的研討交流,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專委會接下來將承擔哪些重任?上海市
節能減排中心副總經理齊康介紹稱,專委會將根據自身的定位和宗旨,做好三項任務即支撐政府加強行業管理、賦能行業發展、服務社會降碳和應對氣候變化;打造三個平臺即行業技術成果轉化的展示平臺、行業信息咨詢的分享平臺、行業跨領域跨區域開放的交流平臺;達成三個目標,即產品有口碑、技術有影響、行業有規模。
齊康表示,上海在全國低碳實踐領域走得很靠前,雙碳頂層設計的發布,碳評納入環評等都是重要的標志。
近年來,上海高度重視雙碳工作,積極推動建立雙碳政策體系,全力支持全國
碳市場發展,持續深化本地
碳市場,努力開展低碳示范創建工作。
除了強調科技創新對于雙碳工作的推動支撐作用,在此前下發的《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依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集聚優勢,加快建立完整綠色金融體系,深入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清晰。在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支持方向。這意味著“金融降碳”將成為上海“雙碳”工作的特色之一。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介紹了上海碳市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從碳市場、
碳金融和碳普惠三個方面發力。上海作為全國最早啟動
碳交易試點的地區之一,上海碳市場已納入27個行業約300家企業和近1000家機構投資者,是最早納入航空行業,唯一納入水運行業的地區,也是唯一一個連續8年100%
履約的地方碳市場。
同時,上海碳市場在鏈接碳金融產品方面也有很多創新,包括碳融資工具(碳資產質押、碳信托)、交易工具(碳遠期、借碳)和支持工具(碳保險、碳中和指數、
碳基金)等。此外,本月早些時候,上海浦東新區還成為首批國家級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
在“雙碳”工作中,企業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是
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主任胡靜表示,隨著歐盟一攬子氣候計劃,減碳行業已從原來的水泥、電力、鋼鐵、鋁、化肥等行業擴展到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等。同時,溫室氣體配額管理范圍也更加寬泛,比如化肥行業等行業考慮了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另外,從
碳價來看,最近雖從歷史高位回落,但仍在90歐元左右,
價格遠遠高于國內
碳價,針對這些情況,企業應當做好準備。
上咨集團副總經理、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董事長孫蔚說:“對于企業,做好雙碳工作,講好應對氣候變化故事,既是自身內在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牽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新的競爭優勢,又是銜接國內國際可持續發展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降低潛在的外部貿易壁壘對業務的影響,已經成為企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和挑戰。”
為了鼓勵公眾和企業的節能減碳行為,上海在2021年初就提出“出臺碳普惠總體實施方案”,在2022年雙碳頂層規劃提出“推動建立碳普惠機制”。碳普惠機制是通過
方法學及場景設計,將小微企業與公眾的減排行為記錄、量化,并通過轉讓注銷、政策支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以引導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激勵小微企業和公眾的減排。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