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到2025年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高效平穩實現工業碳達峰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李芃達2022-08-12 10:50

  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2030年前,工業領域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部門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工業領域推進碳達峰明確了時間表。
 
  專家認為,下一步要精準把握工業領域碳達峰的關鍵點和發力點,通過落實重點任務和開展重大行動,高效平穩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
 
  深度調整產業結構
 
  工業是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52.4億噸標準煤,其中工業占比65%左右。《方案》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放在重點任務首位,提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如何構建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室主任魏琪嘉認為,具體要從3方面推進:一是把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技術應用結合起來;二是把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與產業低碳改造結合起來;三是要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倒逼落后產能加快退出。
 
  在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方面,《方案》提出,布局“減碳去碳”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低碳顛覆性技術研究,突破推廣一批高效儲能、能源電子、氫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溫和條件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通過推動工業綠色低碳技術突破、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和開展重點行業升級改造示范,增強工業領域自身綠色低碳發展內在硬實力。”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萍說。
 
  近年來,我國工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節能降碳也在持續顯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下降16%基礎上,去年進一步下降5.6%。“要把減排的各項標準進一步明確,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同時,要有系統的配套保障支持措施。”魏琪嘉說。
 
  積極推行綠色制造
 
  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碳排放量基數大、綠色產業鏈建設滯后問題的關鍵。《方案》強調,繼續完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產品等綠色制造體系。“這將為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樹立標桿。”呂萍說。
 
  與傳統制造業相比,綠色制造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種清潔生產方式和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魏琪嘉解釋,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從原料開采到產品報廢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處理等通盤考慮,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的全過程。目前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等行業都具備了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的條件,很多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約2萬種綠色產品,創建近3000家綠色工廠,培育近200家綠色制造服務供應商,累計制定644項節能與綠色發展行業標準,初步形成綠色制造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5年,創建一批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制修訂300項左右綠色低碳產品評價相關標準,開發推廣萬種綠色低碳產品。例如,在交通運輸領域,將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通過構建綠色低碳產品開發推廣機制,加大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既能充分發揮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對碳達峰的支撐作用,也能通過持續激發產品市場需求為工業供給側持續注入發展活力。”呂萍說。
 
  推行綠色制造,往往需要大量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投入。魏琪嘉建議,要將前期技術研發費用最大程度分散化,讓企業用得起綠色節能技術,避免高昂技術使用費阻礙技術推廣。
 
  數字賦能低碳轉型
 
  當前制造業正進入全面數字化新階段,生產流程、業務管理等環節都對數字化提出更高要求。《方案》強調,推動數字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強化企業需求和信息服務供給對接,加快數字化低碳解決方案應用推廣。
 
  “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在主要行業應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鋼鐵、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通過“工業互聯網+雙碳”場景化應用,實現關鍵生產工藝能耗和碳排放數字化、透明化,建立從生產、存儲、運輸、接收、利用處置、環境容納全流程閉環監管。
 
  “‘新能源云’接入國家電網經營區全部新能源場站超過291萬座,裝機容量超5.6萬億千瓦,注冊用戶超過25萬個。”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碳資產管理辦公室規劃計劃處處長吳靜介紹,國家電網“新能源云”設計了環境承載、電網服務等15個子平臺,實現新能源管理數字化轉型,“我們還上線了浙江工業碳平臺,為浙江全域41個行業4萬多家規模以上企業提供工業碳效智能對標數據服務,助力工業生產節能減排和能效水平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未來會有很多新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如何將技術和實踐相結合,仍需進一步探索。”魏琪嘉建議,要以產融合作為紐帶,借助科技創新提升我國工業基礎高級化、現代化水平,借助工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地位的提升反哺科技創新,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最終實現科技創新、工業綠色發展和金融支持良性循環。
 
  此外,在促進行業技術產品和發展模式革新的同時,要注重市場化手段應用,通過完善稅收政策體系,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電力交易市場建設,擴大綠色信貸投放,逐步健全基于市場的正向激勵機制。
 
  “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打通綠電認購、交易、使用綠色通道,將有力推動清潔能源的健康快速發展,應進一步健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套制度,逐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呂萍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strong id="j0xlh"><bdo id="j0xlh"></bdo></strong>

<strong id="j0xlh"><i id="j0xlh"></i></strong>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罗源县| 皋兰县| 卓资县| 永顺县| 克什克腾旗| 酒泉市| 五原县| 元江| 平湖市| 亳州市| 越西县| 工布江达县| 平山县| 绥江县| 兴安县| 凌海市| 洪雅县| 成武县| 同德县| 海门市| 美姑县| 宝山区| 墨竹工卡县| 平舆县| 南部县| 乡城县| 禄丰县| 定远县| 南澳县| 柳河县| 尉氏县| 南丰县| 宝清县| 凤凰县| 沁源县| 汕头市| 法库县| 于田县| 金坛市|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