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謀求產業低碳轉型,不僅需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還需要各區域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雙碳”目標實現路徑。
據鄒驥透露,從各地區
碳排放軌跡和
碳排放達峰態勢來看,中國大概有40%左右的地區排放量已經進入
平臺期,包括
北京、上海,還有40%左右的地區排放量正在進入
平臺期,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基本達到。從趨勢上看中國正在步入碳排放達峰平臺通道。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促進工業、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在城市碳排放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領域
綠色低碳轉型。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唐杰在
會議中提到,北京作為結構性減碳的代表,通過非首都功能疏解,制造業比重快速下降,同時數字經濟比重快速提升;深圳整體碳排放基本達峰,呈現出制造業內部結構向高端產業升級的重要特點。
鄒驥認為,從區域發展戰略出發,在西部要把大量的戈壁灘、荒漠用起來發展基地式風光水互補系統,在本地消納綠電并向東部和南部地區輸送綠電。在中東部則大力發展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在東部沿海發展海上風能。
實際上,各地已經開始了能源和產業轉型的探索。以重工業為經濟主體的內蒙古,近日提出了推動能源轉型和有效降低碳排放的路徑與對策。如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發展具有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增加值特征的產業等舉措,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強度。
“從區域發展情況來看,改變中國能源版圖將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為西部、北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及都市圈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鄒驥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李德尚玉,周瀟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