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
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修改條款多達十余項,包括更新
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方法和考核比例、增加積分交易市場調節機制并建立積分池制度、完善積分核查及處罰要求等。
據悉,這是“雙積分”管理辦法自2017年推出后,第二次修訂。工信部表示,“雙積分”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在引導汽車節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已經正式提出“雙碳”目標戰略,國際上主流國家也紛紛發布
碳中和愿景,產業發展面臨新形勢,原本的“雙積分”管理辦法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機制不夠靈活、市場供需調節能力不足等問題。為了更好發揮政策作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與時俱進對其進行修訂完善。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對“雙積分”管理辦法適時修訂,符合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這也是行業機構及企業共同呼吁的結果。尤其是建立新能源汽車積分池的機制,將更有利于鼓勵汽車企業進行
綠色轉型,穩定積分
價格,利好產業發展。
積分考核收緊
汽車產業的“雙積分”是指在對汽車廠商實施燃油消耗量積分考核的基礎上,自2017年開始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考核。通俗地講,企業考核達標產生正積分,不達標產生負積分,有負積分的企業可以通過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實現合規。
“雙積分”管理辦法實施后,大幅推動了汽車企業的綠色轉型,尤其是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到335.9萬輛,同比增長1.7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行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5.10升/100公里(WLTC工況),超額完成5.98升/100公里的燃料消耗量目標;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達到392公里,平均電能消耗量達到12.2度/100公里,較2016年分別提升90%、下降23%。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透露,隨著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大面積推廣,目前我國測算全社會交通領域累計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超過1億噸。
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了2021年度汽車工業“雙積分”公告。公告顯示,2021年度積分交易規模大幅提升,新能源積分交易109.4億元,同比增長322%。
在平均燃料消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排行榜中,多數自主車企位于前列,是正積分的主要貢獻者。比亞迪、廣汽乘用車、江淮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小鵬汽車等車企均是積分“大戶”,而上汽通用、一汽-大眾、
北京奔馳、長安福特、廣汽本田等合資車企的“雙積分”均處于負值。
為了進一步引導車企降低排放,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目標,此次修訂“雙積分”管理辦法,特別更新了對新能源汽車積分的計算方法和考核比例。
與此前的管理辦法相比,此次《征求意見稿》在新能源汽車單車可獲得的積分上進行了如下調整:一是相同續航里程下的標準積分降約40%,積分上限同步下調;二是能量密度調整系數下調,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在90~105瓦時/公斤之間的車型和105~125瓦時/公斤之間的車型分值調整系數分別下調至0.7和0.8。
平安證券分析稱,以上調整,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考核再度收緊,單車積分有所下降。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明確了2024年、2025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28%和38%,較2021年~2023年的14%、16%、18%有較大的提升。平安證券判斷,此比例的設置,將促使企業加大電動車的生產比例,更快完成電動化轉型。不過,若后續正式稿維持相應政策不變,則低油耗車型的積分計算視同燃油車,可能削弱普混車型的生產積極性。
新增新能源汽車積分池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見稿》提出,為保障積分供需基本平衡,穩定企業預期,將新增“積分交易市場調節機制”一章。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建立積分池制度,在積分市場供大于求時,由企業自愿申請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收儲;在供小于求時釋放存儲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以此調節積分市場供需。
二是設定積分池收儲、釋放積分的條件,將供需比2.0倍和1.5倍分別作為積分池啟動收儲、釋放積分的觸發條件,供需比介于1.5和2.0倍之間時,積分池不啟動。
三是明確積分池收儲的優惠條件和收儲上限要求。收儲至積分池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不受積分結轉比例要求限制,并給予五年有效期優惠;同時為避免過量存儲導致市場上可供交易的積分不足,設定企業存儲積分比例為不高于自身當年度產生和結轉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總量的40%。
四是明確積分池釋放機制。啟動積分釋放后,積分池將自動釋放積分至供需比達到1.5倍,并根據積分池中企業存儲積分占比將積分分配至各企業,當年度未使用的釋放積分將返還積分池。
實際上,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的持續攀升,在此前的交易模式下,積分價格的下降已成為必然趨勢。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早些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最高可以飆到2500元/分,但目前最新的價格只有500~800元/分,劇烈的價格波動已給企業的經營構成壓力。
為此,多位業內人士呼吁建立統一的積分池,以調節供需平衡。例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表示,設立積分池能夠增強積分價格的可預見性,進而確保雙積分政策有效運行。
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方運舟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設立新能源汽車積分池,可調節市場供需關系,穩定交易價格。
“設立積分池,是行業機構和企業共同呼吁的結果,符合當前產業發展的需求。”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短期來看,這對穩定積分價格有實質作用,長期來看,可以更好地激發企業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
據工信部統計,2021年中國境內129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065萬輛,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679.10萬分,新能源汽車負積分為79.79萬分,積分市場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平安證券認為,積分池制度有利于用市場化的手段自動調節積分市場供需、穩定積分價格,進而刺激車企在新能源車方面的生產積極性。
據悉,此次“雙積分”管理辦法的修訂,是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相關意見需在今年8月7日前反饋意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目前協會正在配合工信部梳理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后續相關指標和核算方式的修改完善做好調研,政策的修訂會聽取多維度的行業意見。
需特別關注的是,在《征求意見稿》中還新增了一項重要內容,即為推進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增加企業平均碳排放水平公示要求,有望根據產業發展和碳排放管理工作需要,適時研究建立“雙積分”管理辦法與其他碳減排體系的銜接機制。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表示,目前,汽車行業因制造環節碳排放較少,未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但是如果能考慮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應該利用
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行業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因此,他建議擴大
碳交易行業范圍,讓汽車企業參與
碳市場交易。
葉盛基認為,“雙積分”管理辦法與減碳政策融為一體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不僅如此,在今年年初舉辦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將加強與國際碳排放和
碳足跡管理政策的協調,為行業企業提供指導。
業內人士判斷,整體來看,此次對“雙積分”管理辦法的修訂,符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尤其是與“碳中和”戰略目標形成了緊密呼應,更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日前,公安部剛剛公布最新數據,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3.23%。上述人士認為,在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下,國內新能源車將保持長期快速發展,新能源車占比較高的車企將因此受益。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