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如何把握碳排放權交易機遇?
李全偉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既包含了高碳排放產業向低碳排放的轉型,也包含了低碳零碳能源的發展和高新低碳產業技術的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對碳減排量進行確權、定價,對碳減排行為以市場化方式進行激勵。高效碳市場的建立和持續運行將有效降低企業低碳轉型的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新潮流。
在李全偉看來,河南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和湖北類似:從宏觀來講,河南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的特征明顯,因此,河南既要保障高質量發展對能源消費增長的剛性需求,又要在2030年前實現較高水平的碳達峰,面臨碳排放總量有序增長、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等多重挑戰;從產業結構來講,河南與湖北也都是工業大省,傳統“兩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產業仍占較高比例,對高碳發展的路徑依賴慣性依然較大,要如期完成任務,需要克服巨大困難。
不過,歷史總難免有巧合:河南曾在期貨交易所設立上獲得先機,湖北在本次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設上贏得先手。
李全偉表示,在參與全國碳市場方面,一方面,河南不是試點地區,參與碳市場交易的河南企業,從經驗上來說,可能較試點地區有所欠缺;但另一方面,河南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通過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方面的能力建設,以及依托較大參與碳市場的企業規模,加強企業與企業以及主管部門之間關于節能減排相關的交流,也將顯著增強河南省企業參與碳市場的能力,提高主管部門的管理監督能力。
“我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我非常期待老家河南在未來的碳市場體系建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推動雙碳戰略的實施。”李全偉說,1990年12月成立的鄭州商品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內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鄭州商品交易所已經為河南培育形成了期貨相關的產業集聚,而碳金融及衍生品的想象空間非常大,希望河南能夠充分發揮前期聚集的金融優勢在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研究和創新。
責編:楊志瑩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記者 張克瑤 實習生 高巖 文 朱哲 攝影)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