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會”上,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這兩項目標,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在進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同時,也正式開啟了“雙碳”元年。
當前,“雙碳”戰略正在加速推進。尤其是后疫情時代,經濟
綠色復蘇持續推進,房地產、能源、科技等眾多行業的價值鏈,正在加速重構,以實現
綠色可持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的大戰略之下,企業們紛紛響應,并有所實踐。近日,碧桂園在發布的《2021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便對自身的“碳中和”實踐做了階段性總結。該公司擁抱科技,通過綠色智造、綠色投資等方式,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面對地產行業新形勢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碧桂園保持著較好的流動性,與穩健的發展步伐。去年,其實現5580億元的權益銷售額,繼續顯示出了銷售韌勁。
業務發展的同時,碧桂園從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維度入手,現已將綠色探索與實踐覆蓋到施工、運營、租賃、辦公及產品等全產業鏈條中,構建出一個立體的方案。從這個層面上看,碧桂園無疑是“碳中和”的一個實踐樣本。
綠色智造,引領行業
2022年,已是碧桂園堅持“行穩致遠、全競提升”戰略的第四個年頭。過去的幾年間,碧桂園通過發力科技與模式創新,為地產建筑“插上翅膀”,在綠色智造領域中,已有不少的收獲。
眾所周知,建筑業是
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建筑全過程的
碳排放總量達49.3億噸,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1.3%,是降碳的最重要領域之一。
因此,建筑行業的綠色化轉型升級,對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以此看來,碧桂園推動建筑業綠色轉型升級,適逢其時,對行業探索“碳中和”路徑,確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樂居財經從碧桂園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獲悉,碧桂園依托高質量、穩定的施工,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業效率,不僅大幅度減少施工的返工率,還減少建筑材料的浪費,有效降低建筑工業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
這顯然是建筑行業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之一,也引領著行業變革。
眼下,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聚焦建筑機器人、BIM數字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打造并實踐新型建筑施工組織方式,已形成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磚抹灰、內墻裝飾等12個建筑機器人產品線。
去年,博智林公司不僅實現了室內噴涂機器人的智能高質量噴涂,也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多機協同初步構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閉環,可以精準計算材料用量,減少建筑材料浪費,更為安全、環保。
截至今年5月底,博智林已有23款投入商業化應用的機器人,服務覆蓋超26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累計應用施工面積破1000萬平方米,施工應用超400個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可以將建筑垃圾直接轉化為園林路面磚、植草磚、盲道磚、各種實心混凝土磚等建材制品,既能節省清運費、磚類建材采購費,還能減少粉塵污染、減少材料生產及來回運輸中的碳排放,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建筑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已在住建部辦公廳首批智能建造
試點項目鳳桐花園,累計消納建筑垃圾450噸,生產路面彩磚超過20萬塊。
此外,通過外墻噴涂機器人、墻板安裝機器人等機器人在項目中的應用,不斷減少建筑施工尤其是高危、高強作業對人工的依賴,保障施工安全。
眼下,在部分工地上忙碌的粉色機器人,已成為了碧桂園綠色智造持續進階的縮影。
隨著當前社會需求的轉變,企業在謀求長遠發展的進程中,不僅應當持續增強商業領域的“硬實力”,更需要思考如何在履行社會責任這一“軟實力”方面,成為業界標桿。
以碧桂園為例,作為房企龍頭,該公司在探索房地產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中,就較為注重遵循生態紅線,促進人、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一理念,一直貫穿在其產品的研發與改進中。
“生態人居”的概念由來已久,碧桂園的大體方向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使用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污染、提高健康舒適程度的技術,例如能耗水平遠低于常規建筑物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資源和諧共生。
該公司在《可持續發展報告》里,披露了具體的做法,即包括充分利用地形、保護自然景觀不受現代化建設破壞;與周邊原有生態結合,利用原始山川河流作為項目景觀。
典型的項目如位于英德浛洸鎮南面的魚咀村,碧桂園在項目植被選擇中,優先選擇適合本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的鄉土植物,保證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部分采用從地面到屋頂的多維立體綠化系統,實現了植物固碳、減少熱島效應、降低溫控系統能耗的效果。
除此之外,碧桂園還在各項目推行“綠色”施工。2021年,該公司實施了多項綠色環保措施,對施工方案和技術進行優化,在保障工程質量及建筑環境安全等前提下,實現在施工中節約能源、水源及原材料,描繪出一幅幅綠色建筑的“畫像”。
年內,碧桂園不斷加快綠色建筑開發步伐,綠色建筑認證數目和建筑面積持續增加。
其獲得二星級綠色建筑認證23個,總建筑面積325.3萬平方米;獲得一星級綠色認證的項目共38個,建筑面積共590.2萬平方米。此外還獲得一個項目獲得LEED預認證,并新增124個海綿城市項目,總面積865.5萬平方米。
綠色投資,有的放矢
除了布局、發展智慧建筑之外,碧桂園還不斷利用自有資金,投資碳中和相關產業鏈。
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國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愈發緊迫,氣候領域投資需求規模將不斷擴大,存在大量融資缺口。
雖然不同研究的具體金額有差異,但主流觀點基本都認為,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在100萬億元以上。
因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離不開社會資本的大力支持,碳中和相關的新興技術和產業,也需要創投資金去培育和發展。2019年,碧桂園成立了股權投資事業部——碧桂園創投,便承當著這一角色。
碧桂園創投以“產業賦能、價值共創”為戰略牽引,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視為自身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前瞻性的產業研究,持續加大對
新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布局。
去年,碧桂園創投在“碳中和”賽道斬獲頗豐,投資了蜂巢能源、墨睿科技、極電光能等項目,并入榜獵云網2021年“最佳碳中和領域投資機構TOP10”。
除了新能源與新材料行業外,碧桂園創投還布局綠色地產產業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資源,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程度。這又能反過來促進碧桂園地產主業碳中和的實現進展。
現階段創投界聚集著各方主體,成立近三年的碧桂園創投,已躋身國內CVC機構第一梯隊,覆蓋“VC-PE--上市公司”的投資階段。
碧桂園創投的優勢在于,其對商業本質有著較為獨到的理解和經驗,能夠站在產業的高度,帶著這些理解和經驗做投資;作為產業資本,該
平臺也會思考如何把集團的資源稟賦利用好,賦能給市場上優秀的創業企業,做好投后賦能。
綠色發展的踐行之路,任重而道遠。碧桂園通過綠色智造、綠色投資等方式,多方面、立體化地去探索,不斷取得成效,這無疑是行業值得借鑒的一個范例。未來,戰略層面的“雙碳”目標,更是需要許多這樣的企業行動來累積實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