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全球傳染病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對化學工業供應鏈已產生影響。不過,部分
專家和學者指出,全球變暖造成的氣候變化因素對供應鏈的中長期影響甚至更為嚴重。氣候變化造成的氣象災害頻發問題甚至已經給化工產品的供應鏈造成過深刻影響,而在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的沿海地區將受到日益嚴重的氣象災害影響。
專家認為,各國政府和化工生產商應該早做打算。
已經深刻影響供應鏈
2021年,全球已經發生多起因氣候變化引發的供應鏈中斷事件。當年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極寒天氣造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非計劃停電事件。停電迫使得克薩斯州多條鐵路停運、港口停擺。寒潮則破壞了企業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管道。這一事件當時引發了全球化工產品
價格的猛烈上漲,還加劇了半導體短缺問題,影響了之后數月的全球汽車產業復蘇進程。
去年8月下旬,美國歷史上第五大颶風“艾達”襲擊了墨西哥灣海岸,破壞了當地生產塑料和藥品等的重要工業設施,還加劇了供應短缺的局面。而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當地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熱浪和森林大火,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強降雨。其引發的洪水切斷了通往溫哥華的鐵路和公路,并迫使一條地區石油管道關閉。
在歐洲,西北歐的萊茵河流域在2021年2月發生洪水,又在同年4月發生干旱,都對萊茵河的化工產品運輸造成了影響。據追蹤供應鏈趨勢的Everstream Analytics在2021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干旱,依賴萊茵河航道的化學品制造商日益面臨航運能力下降的問題,這破壞了進口原材料和出口產品的配送流。
沿海地區將受顯著威脅
專家指出,在氣候變化對供應鏈的所有威脅中,沿海地區受到的潛在威脅最顯著。海平面上升本身就會淹沒港口和其他沿海基礎設施,更加頻繁的嚴重颶風、洪水、野火以及其他日益極端的氣象災害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仍在動搖著全球經濟。
氣候學家表示,隨著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基礎設施影響在未來幾年一定會加劇。美國羅得島大學學者奧斯汀·貝克爾表示,全球大約90%的貨物運輸是通過船舶進行的,海平面上升最終將威脅到世界上2738個沿海港口的大部分。而對大多數港口管理者來說,未來海平面上升速度不確定,解決辦法也難以捉摸。因此,只有少數港口管理者采取行動應對威脅。
未來,與氣候相關的破壞可能不斷增加和加劇其經濟連鎖反應,從農產品到尖端電子產品等各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和短缺都可能是后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跨太平洋的一個集裝箱的運輸成本從2000美元躍升至1.5萬~2萬美元,這可能預示了未來的情況。
海港基礎設施亟待改善
專家認為,如果當前對未來氣候的預測是正確的,目前的全球供應鏈將被大規模打亂,供應鏈管理者或許應該接受最遲本世紀末氣候相關經濟動蕩不可避免的事實,并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為了應對供應鏈中斷的威脅,制造商們正考慮擴大庫存或發展“雙供應鏈”。雙供應鏈就是通過兩條不同的路線運送相同的商品。這樣一來,如果一條路線出現問題,另一條就可以避免斷供。不過,這種解決方案將顯著增加生產成本。另一種方案則延續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準時制”,但需要將目前動輒漂洋過海的供應鏈縮短,將生產設施遷回本土或鄰近國家。
而對于基礎設施服務商,其應對成本可謂高昂,尤其是海港。專家表示,港務部門有3種方法來應對氣候影響。首先,可以將港口向內河轉移,不過,具備類似地理條件的可用地點很少,而且成本昂貴。其次,可以在港口周圍建造造價昂貴的海堤,但即使這些海堤足夠堅固,足以抵御海平面上升,它們也必須不斷被抬高,以跟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最后,還可以將所有港口基礎設施至少提高幾米,這樣,隨著海平面上升,港口可以繼續發揮作用。不過,貝克爾表示,海平面上漲的速度不確定,所以選擇一個經濟合算的方案是困難的。此外,提升碼頭和其他港口基礎設施會對疏港的鐵路和公路造成影響,很可能也需要重建。
貝克爾認為,將世界上221個最活躍的海港提高2米,將需要4.36億立方米的建筑材料,這個數量足以造成某些大宗商品的全球短缺。據估計,僅水泥的使用量就將達到4900萬噸,按照2022年的美元計算,將花費600億美元。此外,貝克爾表示,按照2012年的美元計算,將美國最大的100個海港的基礎設施提高2米就將花費570億~780億美元,需要7.04億立方米的疏浚材料,這是個天文數字。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