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榜樣(或者說財富自由的故事)的作用之下,碳圈的人才需求一度瘋狂增長。不少早期從業者受訪時表示,「當時行業的收益非常高,只要是了解到這一行的人都會義無反顧地加入進來?!?/div>
朱偉卿就是其中之一。2008 年,她 24 歲,來自英國某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闖入碳圈純屬偶然,當時,她的一些國外朋友從事
碳減排行業,「和他們聊的時候,感覺這可能是一個機會?!?/div>
由于 CDM 項目整個開發周期都需要進行英文操作,涉及大量專業術語,需要與外國人不斷對接、談判,簽署合作方案。因此,第一代碳圈人大致的形象是:年輕,英文好,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他們并非如寫字樓精英一般,西裝革履體面出入,而常常在跋山涉水,風吹日曬——因為碳圈人士大規模蜂擁游說之處,是風電光伏這類企業,它們的地址大都在偏遠的山區。
買方與賣方都極為清晰的新興市場上,到處都流淌著財富的奶與蜜。
一些歐美的銀行和大企業甚至會承擔在中國項目開發的成本,這讓國內早期的 CDM 項目成了一筆幾乎無需本錢的生意。汪軍將早年的從業門檻總結為投機者的膽略,某種野心和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冈谀莻€年代,但凡膽子大一點的人,進入 CDM,基本都能在短時間實現財務自由?!菇鱾?,一個開發者,通過與當時新成立的碳資產公司合作,用 6 個項目賺來了近 2 億人民幣的收益。
除了國際市場需求火熱,神話的背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時勢造英雄。早期國內的項目業主大多還不懂碳交易,更不相信碳可以帶來收益,再加上買家是國外企業,加劇了信息不對稱,給處在中間環節的咨詢開發方創造了超額分割蛋糕的機會。
盡管財富回報驚人,從業者卻沒有清晰的職業面貌。汪軍提及一項觀察,早年碳圈人的名片五花八門,大都是(一個職業)+碳中和。比如,他的一個朋友的名片上就同時寫著兩個業務,裝修建材,和 CDM 開發。門檻也不高,一個新人跟完兩三個完整項目經歷后,就能直接領導一個小團隊。
理論上,一個行業的市場紅利將催生大量人才涌入,在時間積累下,行業會逐步規范。但碳行業還未來得及迎來健全的人才機制,卻突然遇冷——2012 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國際碳交易市場
價格跌入冰點。
CDM 行業陷入一片黯淡:沒有待開發的新項目,業務量驟降,許多項目團隊和公司宣布解散。許多咨詢公司出于對碳交易市場的看好,以現金購入大量
碳匯,原本期望以更高價格賣出,此時便出現了巨額虧損?!负芏嘀百嵉藉X的人,后來在
碳市場上賠得很慘?!?/div>
從 2005 年到 2012 年,屬于初代碳圈高光時刻的「CDM 時代」宣告終結。碳圈自此進入漫長的冬夜,專業人員流失嚴重,很多人選擇轉行。
《京都議定書》的第二履約期(2013 年至 2020 年)被視作「后 CDM 時代」。由于部分發達國家態度消極,這個階段的碳減排承諾極低,國際市場形同虛設。國內的碳市場卻在這一時期進入起步階段。2013 年,國內 7 個碳交易市場
試點啟動上線交易。
國際市場式微后,國內碳交易不再要求英文能力,新入行的人里很少有海歸,更多是環境、能源、材料等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這一時期碳圈的業務需求主要是對接政府,為政府和指定的 8000 余家企業核算碳排放,業務量固定有限,從業者基本以
碳核查員為主。
歐陽成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入行碳圈。2016 年,他在生態學專業畢業后,成為一名碳核查員,主要針對鋼鐵、電力、化工、水泥等企業,去現場做訪談調研,核對數據的準確性,向政府部門匯報。「我算是專業對口。當時從事這一行估計不到 1 萬人,真正專職的可能還不到 5000 人?!?/div>
碳核查員會在每年的核查季集中出差一兩個月,白天跑現場,晚上寫報告。等到核查季一過,就面臨半就業的狀態,薪酬與之前的 CDM 時期相比陡降,有的甚至不及以前的零頭,更比不上當時的房地產和互聯網行業。
碳圈就這樣不溫不火,直到 2015 年簽署《巴黎協定》,行業回暖,但其中的人已經不再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2017 年,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推遲啟動,碳圈再次陷入了低谷——對于堅守在這一行業的人來說,這漫長的起伏是一場巨大的折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