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綠電”運行、新建場館達到
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除專用車輛外100%實現
新能源車保障、賽時期間中心城區及各賽區
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近日,隨著《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行動方案》的印發,成都大運會在綠色低碳辦賽的探索和實踐已愈發明朗。
當國際賽事遇上“公園城市”,成都如何作答綠色低碳辦賽這張答卷?
“我們在籌備之初便確立了‘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和‘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先期已推動出臺《成都大運會
碳中和工作方案》,努力把綠色低
碳管理理念貫徹到大運會賽事各階段全過程。”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表示,成都明確了“源頭減碳、過程評估、末端中和”的實施路徑,并從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運營、低碳參與等方面入手,采取了更加積極的綠色低碳措施,力爭實現成都大運會
碳中和目標。
能源:賽時100%“綠電”供應
“甘孜的雪,點亮大運的光”,將成為成都大運會獨屬的浪漫。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與四川省電力公司簽訂了《“服務綠色大運”戰略合作協議》,協同推進大運會開閉幕式、主媒體中心、大運村、競賽場館等賽時常規電力消費需求,綜合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屆時,來自四川甘孜、涼山等大山深處的水電、風電或光伏電,將通過強大的電網和四川電力交易
平臺,實現成都大運會賽時100%“綠電”供應。
推進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源頭減碳的有效措施。成都大運會因地制宜,推進光伏、光熱系統建筑一體化應用,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利用。例如,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場館設置的地源熱泵系統,在雙流網球館人檢通道等功能指示區設置的碲化鎘發電玻璃,均可提供部分綠色電能。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發電玻璃就是在普通玻璃上沉積了一組以碲化鎘為主的光電功能材料薄膜,太陽光照射到薄膜層后,會在這組光電材料薄膜層中產生電子運動,從而完成發電,真正實現了有光就有電。相比其他技術,這項技術
碳排放量更小、發電量更大,并且可在數小時內生產出完整的組件,進行大規模生產,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
場館:逾七成為既有建筑改造升級
成都大運會秉持“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換、能租的不買、能借的不租”原則,49個賽事場館僅13個為新建,新建場館均達到
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超過70%場館為既有建筑改造升級,改造過程中大力推廣綠色節能措施,優先采購使用綠色建材產品,場館競賽器材以贊助、租賃為主,所有場館均能實現賽后長期可持續使用。
“同時,成都推動具備條件的場館設立能源管控中心、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構建高效、低耗、穩定的照明系統。”楊斌平介紹說。
前不久,鳳凰山體育公園籃球館、新都香城體育中心因“智慧+綠色”設備走入大家視線。在鳳凰山體育公園內已設置光儲照明路燈,這個曾在
北京冬奧會上“大顯身手”的智慧路燈,可以實現二次節能,助力
碳減排?;@球場館外立面可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切換日常節能模式和賽演模式,其中日常模式為降低能耗的節能狀態。綜合體育館的高科技聲光設備,在減少噪聲的同時,環保節能也不耽誤。
環保理念不僅體現在地面設施建設,地下也“暗藏乾坤”。目前,新都香城體育中心已建成雨水回收系統,場館外圍都采用透水混凝土技術的結構地面。這種“黑科技”不僅能讓地面高效滲水、透水,持續保持路面干爽,還能將雨水自然留存。留存的雨水經過回收系統處理,又可以轉換為場館的綠化養護用水,全年可節水3000噸以上。
大運村:建改結合,賽后可繼續服務大學生
大運村以“建改結合”的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學。位于成都大學的大運村,整體占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
進入運動員房間,記者看到,房間內床、書桌、空調、獨立衛生間、淋浴、洗漱臺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還配備了家庭裝綠色環保洗化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毛巾換洗頻次盡量降為兩天一次、布草換洗頻次盡量降為3天一次。
如何滿足不同身高體形運動員對床具的需求,讓他們睡得更舒適?記者了解到,大運村所有的床均按照兩米長度設計,還可以通過加裝床尾凳的方式加長至2.3米左右。
這種可“組裝”的床鋪不僅能服務運動員,賽事結束后,它們也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同時,主要功能房間空調分時分段調控,極大地降低空調能耗,減少碳排放量。
綠色低碳理念也融入食品供應鏈各環節中。在選取食材時,大運村本地當季蔬菜類食材簽約供應占比72.8%,高于北京冬奧會、武漢軍運會本地當季蔬菜類食材簽約50%的水平;在食材運輸時,省內食材運輸100%使用新能源車輛;在食品制作時,建立智慧中央廚房,配備炒菜智能機器人8臺、咖啡機器人3臺。
相較于傳統中央廚房,智慧中央廚房實現整體產能提升30%,提高食材出成率10%,減少用工60%,降低碳排放30%,減少垃圾量50%。
大運村村委會執行副村長張天勁介紹:“我們還推行科學精準配餐,采用環保材質餐桌、餐椅,餐盤、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積極打造綠色低碳的運動員示范餐廳。”
車輛:純電動車、氫燃料車成主力
圓圓的熊貓車頭,可愛的黑眼圈……在成都公交集團,記者見到了大運會運輸服務保障車輛。成都大運會期間,純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將成為承擔大會交通服務保障的主力。
記者了解到,這批新能源大巴采用全新的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車輛配置磷酸鐵鋰電池,實際公交路況的運行條件下,續航可以達到280公里—300公里,充一次電就可以滿足一天的行程需要。
據悉,成都現已落實1380臺新能源大巴、600余輛新能源汽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用車保障,新增40臺氫能源汽車用于賽時生活垃圾清運,并正全力推進大梁、媒體中心、嬌子停保及火車西站4個集中性充電場站約180個充電樁的建設。
同時,為保障大運會期間線網運輸能力、鼓勵公眾低碳出行,成都軌道集團已增購骨干線路列車28列并完成到段調試,同步對地鐵全線網82個車站乘客服務臺進行雙語引導、列車定位、末班車查詢等功能升級。成都力爭賽事期間交通保障除專用車輛外100%實現新能源車,中心城區及各賽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左右。
參與:小程序鼓勵公眾低碳出行、觀賽
4月8日,“低碳大運”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登錄后,每位用戶都可以領到一棵“小樹”,通過步行、騎行、乘地鐵、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獲得對應的碳積分,不僅能兌換實實在在的大運會紀念品,還能為大運會捐贈樹苗。
“現在我每天多走走路就能領取減排量,我還讓周圍的朋友也來使用,大家都覺得方便又有意義。”成都市民李娟作為“低碳大運”的第一批用戶,正在每天堅持打卡。
“我們通過這個含‘綠’量極高的小程序,鼓勵公眾低碳出行打卡,共同為成都添綠。”楊斌平向記者介紹說。
此外,成都依托“大運通”APP線上觀賽平臺,實現賽事直播、點播功能,讓公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優質的觀賽體驗;在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增設“低碳大運”專區,更新賽事最新綠色資訊,上新點亮“低碳大運”專屬拼圖互動環節,發放“低碳大運先鋒”勛章和榮譽證書。
碳中和:委托第三方機構核算碳排放量
“目前,我們已委托具有聯合國指定經營實體資質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大運會籌辦、舉辦、賽后3個階段碳排放量進行評估,計入期從2019年3月1日成都正式獲得舉辦權算起。”楊斌平說,機構現已完成東安湖體育公園等49個比賽訓練場館、大運村、大運會執委會集中辦公區、各主要賽區、供應商現場調研走訪,獲取賽事實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數據。
據了解,核算方法對標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
方法學,參考國際奧委會
碳足跡方法學、生態環境部《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等規范,結合《成都市會展活動
碳足跡核算與碳中和實施指南》的地方標準,對核算邊界、基準和參數進行了本地化處理,既保障了核算的科學性、準確性,又符合成都實際。
值得一提的是,經初步核算,成都大運會落實可再生電力替代、綠色低碳建筑、新能源汽車使用等源頭管控措施,將實現減少碳排放2.3萬余噸。預計成都大運會籌備、舉辦、賽后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約30萬噸,將通過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提供的林業
碳匯,以及成都環境集團、成都產業集團、成都燃氣集團、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等貢獻“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和國家核證碳減排量的方式進行抵消,推動實現成都大運會賽事碳中和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