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看1小時電視排放的碳,會讓一棵樹吸收兩天嗎?
你知道,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使大氣中碳排放量增加了30%嗎?
過去200年來,人類向大氣層排放了數萬億噸二氧化碳。這200年里,人口大規模爆發、汽車尾氣排放增長、工業排放增加,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卻倒在了人類的電鋸下。人類,是碳排放增加的罪魁禍首,同時,也必將承受生態平衡被破壞后的嚴重后果。溫室氣體增加導致的異常體現在方方面面: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洪水頻發、動植物生存困難等。氣候變化在全球范圍內造成了規模空前的影響,生態不平衡成了人類共同的挑戰。
碳普惠制落地,積分可以換“錢”了
氣候行動失敗是十年內全球最緊要的十大風險
因此,我國在2020年,首次提出了碳達峰和
碳中和概念。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雙碳承諾是指:在203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這就是碳達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慢慢下降,直到206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會采取植樹、
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掉,以達到
碳中和。
節能減排的第一步,就是給每個大型企業,設定碳排放量的額度。在這種環境下,
碳交易市場非常火熱。2020年,特斯拉靠出售碳排放額度盈利14億元,蔚來也因為出售碳排放額度收入1億,由此可見,以后市場上,會出現新型的交易空間。
其實,碳交易不是新鮮事物,1997年,聯合國IPCC組織擬了一份《京都協議書》,歷史上第一次將氣候和經濟關聯起來,此后就誕生了碳交易。《京都議定書》中,碳交易包括強制交易和自愿交易。其中強制交易包括配額性交易,主要是指:市場的總碳排放量是固定的,納入限排名單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免費額度,超過這個標準,要么購買,要么受罰。最新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就是典型的配額型交易。納入的2225家發電行業企業需要強制清繳配額。
但是,碳排放不僅僅是大型企業的事情。這些年來,我國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數量增多,每人平均每年消耗的樹木量增加,人均碳排放水平加起來,已經遠遠不低于企業碳排放量了。所以,節能減排不應該只是大企業的責任,也應該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國誕生了《碳普惠共同機制宣言》,是由9家國家級碳排放權交易
平臺共同發布的。碳普惠制是促進小微企業和居民減排的重要激勵方式。簡單來講,如果碳普惠制實行得當,可以充分調動全社會養成低碳行為的習慣,樹立節約、
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將節能減排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長此以往,勢必會推動
低碳經濟。
碳普惠制示意圖
當然,碳普惠制可不是簡單說說而已,目前,很多大公司響應號召,建立了碳普惠平臺,鼓勵用戶參與節能減排。碳普惠平臺可以理解為“囤碳排放量,換數字人民幣”。比如說,你今天節省了100克碳排放量,相應的平臺就會記錄這個數據,并按照比例換算成“
碳幣”發送到你的個人碳賬戶里,
碳幣就可以換成一定金額的商品,可不就是換成錢了。
如果還沒有理解,可以參考支付寶推出的螞蟻森林。收集了一定數量,不僅可以種樹,還能兌換東西呢。不僅支付寶有個人碳賬戶,高德地圖在多個城市上線了“綠色出行-碳普惠”平臺,中信、浦發、建行等銀行也紛紛推出碳賬戶。
螞蟻森林碳賬戶
高德地圖綠色出行-碳普惠平臺
中信銀行碳賬戶
可以說現在的碳普惠平臺將制度完善得挺全面的,碳積分來源也涵蓋了多個領域多種行為,如果想獲取碳普惠制積分,可以從以下這些領域和行為開始哦:
1. 出行領域,包括步行、騎行、公交、地鐵、網約拼車等低碳出行方式;
2. 生活領域,包括節約水電氣、進行垃圾分類等形式;
3. 消費領域,包括購買采用節能低碳工藝產品等形式;
4. 旅游領域,包括電子門牌、
低碳環保車船、低碳住宿等形式;
5. 公益領域,包括參與低
碳宣傳、植樹造林等形式。
這些領域是我們普通人日常參與較多的,也是能節省碳排放量最多的方式。
雖然現在碳普惠制還在先行先試階段,但是一定會逐漸完善和推廣,相信只要隨著我們觀念的形成,未來的碳普惠制將會更加成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