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寄語:“我們需要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用好控排、核證和自愿
碳市場產生的氣候資金。對于中國而言,由于共同但有區別原則,碳
價格和
碳排放約束短期內會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保障
碳減排技術引領和產業發展,
碳市場產生的效益精準用于技術創新尤其重要。”
我們的能源系統到了危機與機遇并存的交叉口。烏克蘭戰爭告訴我們世界需要更多的替代能源;科學家們告訴我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比我們想象中更糟糕;各國監管部門邀請企業披露更多的碳排放信息。然而,各國在氣候變化的公共開支仍然有大量不確定性,但我認為企業界應該采用更市場化的手段來應對氣候變化,一項變得日益緊迫的問題。
數千家企業去年承諾減少
碳足跡,通過購買或安裝可再生能源,減少水和其他資源使用。但最終實現
碳中和目標,他們往往還需要購買能夠抵消碳排放的
碳信用(carbonoffsets)。在當前的市場,大部分
碳信用來源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如森林
碳匯。但實際上,根據最近IPCC的報告,這種抵消活動產生的氣候效益,遠遠不能支持
碳中和轉型。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嶄新的碳市場,擴大碳抵消的范圍,納入
綠色技術科創項目,最終加速企業實現碳減排。
在美國,目前我們沒有全國性碳定價體系,僅僅依靠一些非盈利機構和中小型環保企業開展核查碳足跡,開發
碳管理和修復的解決方案,購買和跟蹤碳信用。去年在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大會指出未來數十年每年需要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才能實現碳中和。顯然,政府和非盈利機構無法實現如此巨大的投入。為了更好地完成上述目標,商業機構和市場機制應該加快對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支持。
因此,自愿減排量市場不僅僅需要考慮植樹,更需要考慮培育創新的綠色技術,例如綠色氫氣、碳封存、儲能等。如果碳抵消產生的資金能夠聚焦早期的科創技術,協助這些技術轉化為商業解決方案,為這些技術早期階段創造更充分的投融資機會,我們實現碳中和轉型的路徑將會更有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