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5年前開始做
綠色投資時非常困難,那時候還沒有
碳中和的概念,募投管退都不容易,想說服出資人、被投企業有環保的理念教育成本非常高,去年開始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太多機構都開始盯上了
碳中和。”這是近期一家專業做
綠色投資機構創始人的心聲。
不僅僅創投機構、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聯合發起設立百億規模碳中和基金,各個企業也在不同層面實踐低碳理念。2月24日,騰訊宣布“凈零行動”,并首次發布《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提出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及100%綠色電力,其中當然不乏在產業投資界頻頻出手的騰訊投資,也會在投資實踐中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碳中和在一級市場的投資熱情和政策環境密不可分。2020年9月提出的中國力爭在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減碳目標”,至今,中國在政策層面頻繁表態大力支持碳中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引領社會各行各業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快速發展。
也有機構反映,當下碳中和投資存在過熱的現象,一些機構存在“跟風”嫌疑,比如很多做教育、消費醫療的紛紛涌入該賽道,尤其是很多外資機構的入場,也加大了行業泡沫的產生。美元基金希望用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的打法,在低碳領域把工業的投資以某種商業模式或者技術得到驗證,以指數的形式爆發,全面復制的方式很難實現。因此,短時間內催生一系列的碳中和技術、產品都不是綠色投資所倡導的。
之所以稱碳中和為“長期投資”也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中國有全球最完整的綠色產業鏈,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產業聚集地之一。比如光伏、風電、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碳中和核心行業在過去十多年中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中國在這些行業的產能全球領先,并且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結構,這為碳中和的實現提供了肥沃的產業土壤。
也有機構指出,近十年來綠色技術正在不斷更新迭代,使得綠色產業的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綠色產業的平價時代即將來臨,競爭力將凸顯。綠色新經濟即將擺脫補貼依賴,加速替代傳統經濟。站在這樣的拐點上,在技術的驅動下未來綠色產業大有可為,但不是一蹴而就,一夜長大。
由于早中期的綠色技術企業商業模式未完全成熟,技術路線不確定性高,項目風險較大,因此,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行業認知能力和專業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做碳中和股權投資機構,必須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投資策略,不僅要以投資回報為主要目的,還要深刻理解低碳綠色的內涵,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共識,才能在團隊組建和后續投資里,真實地應用,同時也要有系統的綠色投資量化評估方法和模型,通過標桿性的投資
案例,打造樣本體現出資本賦能以后的影響力和價值力。同時,碳中和很多領域屬于重資產行業,資金需求高,單筆投資規模較大,需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充分挖掘社會資本的出資潛力,拓寬資金來源。
只有將這樣的理念貫穿募投管退的全流程,用制度化保障長期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實現綠色低碳投資的意義,完成碳中和的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