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筑的智能化提升和節能環保也成為了關注重點。2022年4月1日起,由住建部批準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將正式實施。《規范》要求: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管理必須執行該規范;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
碳排放強度應分別在2016年執行的節能設計標準的基礎上降低40%,
碳排放強度平均降低7kg/㎡以上;建筑設備系統節能診斷應包括能源消耗基本信息,以及主要用能系統、設備能效及室內環境參數;建筑能源系統應按分類、分區、分項計量數據進行管理。
此次《規范》將建筑碳排放計算納入強制要求,如何達到
節能減排的標準,實現雙碳智慧,建筑領域相關企業面臨著不小挑戰。
如何讓建筑更加節能環保,物聯網技術也許能夠提供新的思路。青云科技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總監胡加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建筑節能工作正逐步由提高建筑能效轉向降低實際能耗為目標,將實時建筑能耗總量和強度兩個方向的“雙控”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是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的關注點。
事實上,云計算深入發展,物聯網爆發增長,5G 網絡落地商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成熟,一系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加速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助力企業挖掘設備數據,構建自動化流程,進而推動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推動社會發展進入萬物智聯時代。
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能夠給傳統建筑帶來哪些改變?在胡加友看來,技術賦能讓建筑實現了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
基于物聯大數據,方案可對數據中心進行全景式監控,實現“統一管理、智能聯動、流程規范”,從硬件和軟件、技術和管理等多個層面提升能效。
方案還能給運維運營提供安全易用的操作方式,完成按需規劃、現有資源統計、設備查找定位、設備查找定位、設備監管等任務,也能通過自定義編排,形成諸如“3D 可視化展示、云
平臺業務調度優化、智慧化巡檢、智慧通行、智慧照明”等智慧化場景,避免資源浪費。
而通過采集各類設備運行數據,并在 AI 算法加持下構建模型,方案可提供能耗預測和優化建議,確保建筑各類系統均以最優狀態運行,減少不必要的能耗。
目前,青云科技推出的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一個關鍵節點是要打通傳統建筑數據孤島的情況,解決信息化難題,建立可溯源的能源監控管理體系。體系建立后,建筑能耗能夠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在管理者面前,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等進行數據分析和整合。
實現這一關鍵節點,青云以“云、網、邊、端”一體化的架構設計為基礎,通過青云邊緣計算平臺連接建筑內所有可控的用電設備,利用物聯網平臺能力,打通照明、暖通、通信等各個獨立系統,實現建筑全域數據互聯互通、自由流轉,將數據規范化、統一管理使用。完成數據化后,再通過各類PaaS 組件和引入智慧節能思維,對上層應用,包括個性化場景,進行控制和統一調試。
“我們對所有的數據采用AI分析、曲線分析,分析后會反向結合用戶對于目前方案的舒適度、感官度的調查,進行深度優化。優化實踐后,我們可以再次輸出新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進行調整。調整后,可以再次回到循環點,我們會再去進行數據采集,再次分析,再做實踐,最后再調整整個方案。”胡加友說道:“通過我們的信息化、數據化手段,我們希望把建筑建設成為舒適、高效、低能耗的環境。”
而青云對建筑的的智能化管理有著類似手機的構想。在青云的解決方案中,提出了“應用市場”的概念,將不同場景的應用軟件、軟件平臺進行整合,以支持建筑領域最新的技術交付成果,從而減少適配的時間,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
在智能化技術應用方面,自動化控制技術、空調精密控制、智能照明組合策略和精密控制等都被整合進了解決方案,將獨立場景中的能耗進行統一管理,從而降低建筑整體的能耗情況。“浪費能源的問題,我們能通過智能化的方式來解決。根據我們已有的
案例,這種浪費的能源可以節省下來,預計系統一啟用就可以節省5%到10%左右。”胡加友介紹。
總體來看,青云的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包括綜合能源管理系統、碳排放管理系統、智慧建筑可視化系統,智慧建筑運營中臺等。
胡加友表示,打造該解決方案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實現單邊目標,而是希望從投資方、用戶方、建設方、社會、國家達到共贏的狀態。
目前,根據已經落地的江蘇某辦公樓宇應用案例顯示,青云雙碳智慧建筑解決方案在做完智能化控制后(包括直接碳排放、間接碳排放),樓宇能源賬單減少了接近15%。
根據《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1.3%,減排潛力巨大。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在創新技術、標準體系、產業聯動等方面已然邁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協同產業鏈多方共同推動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我國建筑行業“雙碳”目標達成的最優路徑。
業內人士表示,在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的背景下,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健康和品質提升改造勢在必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