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是維護國家資源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重要環節,是加快補齊轉型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雙重任務下,如何于變局中開新局、在挑戰中覓新機,是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的必答題。為實現資源保障有力、經濟充滿活力、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安康幸福的發展目標,陜西省榆林市搶抓“雙碳”機遇,主動謀劃轉型。他們的實踐與探索,將為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雙碳”“雙控”正在打破資源型城市的路徑依賴。這些城市大多都依賴傳統產業,幾十年來因資源而興、以資源而建,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忙于生產,但每當出現行業迭代更新或資源枯竭,這些城市由于經濟實力、科技成果、接續替代產業儲備不足等原因,發展形勢急轉直下,難以快速轉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發展中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榆林,這座陜西最北端的城市,因煤而興,僅煤炭探明儲量就達1500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1/5。雖然還未遇到資源型城市的轉型陣痛,但榆林借落實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契機,緊抓“雙循環”機遇,率先通過“三轉三補”引領轉型升級,重構產業體系,譜寫榆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危機蘊藏新機 變局孕育新局
近日下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
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這是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再次明確,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但需要注意的是,“雙碳”并不是一蹴而就。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絕不是就碳論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標、多重約束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降碳和安全、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場、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多維度關系,采取強有力措施,重塑我國經濟結構、能源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的確,“短期和中長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場”成為眾多城市必須克服的難題,資源型城市更是難以避免一場硬仗。榆林作為國家“西煤東運”的核心腹地、“西氣東輸”的重要源頭、“西電東送”的主要起點,2020年原煤產量5.17億噸、原油產量1048萬噸、天然氣產量210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13.2%、5.3%和10.9%。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雖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榆林也存在過度依賴資源粗放發展等問題,一些結構性矛盾和發展不平衡問題凸顯。
“榆林要闖出一條資源型城市邁向現代化的新路來。”陜西省榆林市委書記李春臨表示,榆林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啟動碳達峰行動方案、碳中和達標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明確了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推進高碳產業向低碳化轉變、大宗化學品向終端應用品轉變、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轉變。
主動謀劃轉型 著力推進降碳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李春臨表示,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個人的思想和儲備總是會有局限性,為了更高標準完成“雙碳”任務,不做閉門造車之事,榆林選擇更多借助外腦,主動開展“榆林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轉型升級思路路徑”專題研究,多次跑省進京,與中科院、中咨公司等國內一流機構合作,邀請院士領銜參與碳中和要求下的發展思路謀劃。
榆林將節能降耗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的首要舉措,全面實行最嚴格的能耗雙控制度。建立用能預算管理體系,探索用能權交易制度,嚴格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能耗等量減量替代,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在“十四五”規劃原定項目盤子中壓減了總投資7000億元的45個“兩高一資”項目,并將21個低質項目退出2021年度計劃盤子,調減年度投資50億元。
除了優化投資結構外,榆林同時開展對存量項目的清理整頓,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能耗限額標準的存量項目立即停產整改;對節能審查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的存量項目,已經建成投產的立即責令停產整改,在建的項目立即停工整改,通過優化工藝、節能技改、能效提升等措施降低存量能耗;加快提升節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成覆蓋全市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倒逼重點用能單位提升能效水平。
“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系統謀劃、合理規劃城市規模和產業發展,從源頭上解決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李春臨說。對于“如何實現一個目標”,他指出,通過淘汰落后過剩產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推動煤化工全鏈條低碳化、建設綠色零碳園區等舉措,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據李春臨介紹,榆林圍繞高耗能行業企業,以重點園區為突破口,推進系統節能改造,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加強能源梯級利用。面向碳達峰目標,實施終端電能替代工程,鼓勵工業企業建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
清潔能源中心,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通過技術創新,對煤化工、水泥、有色金屬等難脫碳行業實施流程再造示范,實現源頭減碳、末端固碳,降低原料煤、燃料煤消耗。
同時,按照向外輸出與就地消納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原則,榆林示范推廣大容量、高塔架、輕量化、智能化風電機組,建設百萬千瓦級“牧光互補”“光伏+荒漠化土地生態恢復”“光伏+礦區生態治理”示范項目,力爭到2025年風電裝機達到13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突破2400萬千瓦。利用豐富的氫能資源,將榆橫工業區氫能產業園打造為生產裝備基地,將科創新城氫能特色小鎮打造為應用創新中心,構建制氫、純化、儲運、加氫站、氫能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全力打造“西部氫谷”。
此外,榆林積極推進清潔取暖。以建設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試點城市為契機,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宜熱則熱、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多能互補”,同步完善供熱管網建設、氣源保障及管網聯通、電網升級改造等綜合保障設施。計劃到2025年,中心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100%,縣城清潔取暖率達到100%,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6.4%。
下一步,榆林將堅持多能融合互補,建設千萬噸級煤制清潔燃料生產基地和風光發電制氫為主體的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同時以大宗能化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提升為突破口,推廣標準化交割、標準化交易和標準化金融,打造大宗商品線上交易中心、結算中心和金融中心,更高質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努力成為“雙循環”格局中的能源樞紐。
科技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榆林要構建富有榆林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李春臨表示,榆林搶抓進口替代市場機遇,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終端化邁進,實現煤基化學品向高端合成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延伸。另外,搶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依托成長期資源型城市資本和資源優勢,加力培育
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無人、裝備制造、氫能、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以‘三轉三補’引領轉型升級,譜寫榆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李春臨介紹,“三轉”即推動資源開發由“三個轉化”向保障國家綜合能源供給安全轉變、產業體系由能化主導向多元融合多極支撐轉變、發展動力由資源驅動向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變。“三補”即以資源稟賦和應用場景優勢補區位劣勢、以政策資金優勢補創新劣勢、以產業規模優勢補產業單一劣勢。
據悉,榆林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煤炭產業轉化引導基金,出臺了18個“雙招雙引”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招引行業頭部企業,形成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個集群的集聚效應。另外,榆林統籌發展新能源產業,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26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增量,全部通過競爭性配置撬動發展光伏風電全產業鏈和鎂鋁精深加工業;發揮空域和地域優勢培育智能無人系統和通航產業。在上游補下游方面,榆林依托每年200億立方的副產氫和低成本優勢,布局氫能生產、儲運、消費及裝備制造全產業鏈。
具體來看,積極提升榆林重點產業鏈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全力維護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構建集群發展、多極支撐、高端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據悉,榆林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榆林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確定了19條重點產業鏈,以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為核心“延鏈”,以推進現有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為重點“補鏈”,以依托優勢資源要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路徑“建鏈”,以實施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為基礎“強鏈”,全面提升榆林市重點產業鏈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雖然目標是明確的,但榆林也存在短板。李春臨坦言,榆林科技創新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的問題比較突出。在此背景下,從人才到項目再到企業,榆林必須進一步推進招大引強、延鏈補鏈、引新引特力度。
據介紹,為了系統性破解這些問題,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大決策部署——建設榆林科創新城,并與陜西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簽訂了《省市共建榆林科創新城戰略合作協議》。
具體來看,科創新城位于榆林中心城區西南部,以“創新發展引領區、能源革命示范谷、生態智慧宜業城”為發展定位,突出科研教育、創新創業、產業孵化功能,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創新人才,聚集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創企業,開展能源化工、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構建從基礎研發到創新孵化再到科技提升的科創生態鏈和產業鏈,實現產學研的聯動發展,形成榆林新型產業、高端智力和創新
平臺的聚集區,打造成集前沿技術研發、人才集聚培養、科技創新服務、新型產業培育成為一體的創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未來之城,支撐榆林長遠發展。
目前,科創新城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各項建設轉入整體推進、全面落實階段,按照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正著重加快軟、硬件建設,創新港、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創新創業孵化園、市體育中心以及會展中心等項目均已啟動。
最后,對于榆林能夠高質量完成轉型目標,李春臨信心滿滿。他說,過去提到陜北,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黃土高原、塵沙飛揚、干旱缺水的畫面。而現在的情況會顛覆很多人的想象,榆林林木保存面積、林木覆蓋率分別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萬畝和0.9%,增長到如今的2360萬畝和36%,實現了生態改善與農民增收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成為全國防沙治沙示范區之一,將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里,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治理,毛烏素沙漠即將在陜西版圖消失,榆林率先成為全國干旱半干旱沙區國家森林城市。而將沙漠變森林的精神,榆林一直在傳承。(記者 梁倩
北京報道)
錨定綠色發展,榆林如何走好轉型升級路?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印發《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給出指引。陜西省榆林市作為國家重要的能化基地和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如何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的雙重約束下交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對我國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發展極具標桿和示范意義。
榆林的轉型不同于資源衰竭礦區的自然漸進式轉型,也不同于東部發達地區的有序銜接式轉型,面臨產業銜接、市場開發、就業轉移等一系列挑戰,榆林轉型必須進行創新,并做好各方平衡。
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煤炭仍將是我國的基礎保障能源。榆林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仍是做深做精煤炭優勢產業,推動煤炭相關產業邁上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集約化、多元化發展之路。
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呂建中認為,對榆林來說,擺在首要位置的依然是穩定煤炭生產,實現降碳不能簡單地以“去煤化”或減少煤炭生產為代價,要平衡好控一般產能、減落后產能、增綠色產能之間的關系。技術創新將為榆林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榆林應圍繞煤炭綠色開發、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煤炭污染控制、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爭取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示范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吳吟建議,要從三方面著力下活煤炭一盤棋,推動榆林清潔低碳高質量轉型。一是以“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為導向,加大技術研發,攻克煤炭綠色智能開采關鍵核心技術,做好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二是發展精細化、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現代煤化工,促進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轉變,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三是積極探索煤炭與新能源、生物質能、綠氫等耦合,構建多能互補的低碳發展方式。
同時,培育經濟新動能也是榆林轉型發展的當務之急。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加強區域合作,整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也要防范資源型地區轉型模式的同質化、同構化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認為,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國煤炭市場整體向好,這為榆林推進轉型帶來了很好的機遇。榆林應抓住機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地發展光伏、風電、文化旅游、特色農牧業等接續產業。
榆林煤、油、風、光等資源豐富,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將大有可為。建議榆林充分利用大型綜合能源基地的資源組合優勢,深化煤炭與新能源的耦合利用發展,探索“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等發展模式,推動榆林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再上新臺階。(作者:張亞強/中國經濟信息社陜西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