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加時一天后,格拉斯哥終于平靜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在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雖然關于目標、途徑、方式,新的一攬子協議已經白紙黑字,但正如這兩周談判歷程的艱難,在真正通往
碳中和的路上,各國要付出的無疑將會有很多。對于實現
碳中和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早就做出指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
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
艱難的共識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3時50分,COP26主席阿洛克·夏爾馬敲下槌子,正式宣告,全球197個國家達成了這項旨在加強氣候行動的重要協議,即《格拉斯哥氣候公約》。
這一
會議是巴黎氣候峰會后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氣候相關
會議,恰逢《巴黎協定》簽署后的復盤和更新各國減排計劃的節點,被普遍視為“人類免于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最后一次機會”。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萬名代表齊聚英國格拉斯哥,會議為期兩周,自10月31日正式拉開帷幕,原定于持續到11月12日。
“我要為協商過程致歉,我深感抱歉。”在協定通過前致辭時,夏爾馬突然哽咽,熱淚盈眶,會場響起掌聲。BBC指出,讓夏爾馬如此失態的關鍵原因是COP26談判過程的曲折和不順。
11月1日-2日,COP26期間的世界領導人峰會召開,各國領導人紛紛作出雄心勃勃的承諾,如到2030年停止并扭轉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進程,并投入19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以保護和恢復森林。
但在領導人峰會結束后的技術新談判階段,由于各方分歧嚴重、談判艱難,會議不得不延期一天。原定COP26的結束時間是在當地時間12日18點,但一些國家一直都對
碳減排提反對意見,當晚各國代表不得不熬夜繼續討論。
直到13日晚,關于淘汰煤炭、向貧困國家提供資金等問題,各方仍然爭論不休。當晚19時40分,協定的最后時刻,印度突然出手,印度環境和氣候部長布平德·亞達夫要求對協定內容作出修改,把“逐步淘汰”煤炭改為“逐步減少”。
對于印度的這一做法,雖然一些國家表示了不滿,但好在并未投下否決票。緊急修改后,經過26年、26次國際磋商后,這一歷史性協定終于獲得近200個國家的一致通過。
保住1.5℃
六年前,超過190位國家領導人簽署了《巴黎協定》,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變暖趨勢。該協定的重要共識即,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2℃之內,努力控制在1.5℃之內。
不過,各國當時承諾的碳減排目標遠遠沒有達到。根據現有的數據,1.5℃的升溫幅度在2030年前就會被突破,到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至少3℃。今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各國的承諾水平正使地球走在氣溫上升2.7℃的“災難性道路上”。
而此次協議的重要看點就在于“讓1.5℃的承諾活了下來”。根據《格拉斯哥氣候公約》,2022年召開COP27時,各國再將現有的國家自主貢獻評估一遍,以使全球努力向1.5℃的溫升目標更加靠攏。
就在此次峰會期間,不少國家都作出了關于新的減排承諾。比如英國,在COP26氣候談判之前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承諾“到2030年實現電力系統脫碳,到2050年實現凈零”。美國政府則又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并設定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而印度則承諾到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尼日利亞也承諾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
根據COP26主席國英國11月3日發表的聲明,目前已經有151個締約方提交了更新版的國家自主貢獻舉措;許多經濟體已經宣布將于本世紀中葉達到凈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標,這些經濟體的排放量占全球的近90%,其GDP也占全球的90%以上。
與此同時,與會各國還承諾在2030年前結束砍伐森林活動,并為相應國家提供19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于保護和恢復森林。這一聯合聲明得到了包括巴西、印尼和剛果在內的國家領導人的支持,這些國家的森林總計占世界森林的85%。
不過,正如夏爾馬所言,“現在可以說,我們讓1.5℃的承諾活了下來。但是,它的脈搏是微弱的,只有當我們履行承諾并轉化為快速行動時,它才能存活”。
但1.5℃其實也并非安全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認為,即使升溫1.5℃,世界也將面臨嚴峻的熱浪、海平面上升、物種損失等問題,但升溫2℃的風險更為顯著。
“(對小島國來說)任何變暖都太暖了。1.5℃已成為最低要求。即使是1.5℃,我們也無法真正接受。”來自巴哈馬群島的代表阿黛爾·托馬斯說道。
錢的問題
除了大方向保持不變,此次協議還提出,應逐步減少煤炭使用,減少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這是在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宣言中首次觸碰化石燃料問題。
據了解,讓各國承諾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也是本屆COP26主席夏爾馬最主要的目標。雖然有關燃煤使用的規定由“逐漸停止”改為“逐漸減少”,但在外界看來,比起過往規避終結化石燃料這一話題,此次被提到已經算是一種進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締約國此次還批準了一項有關《巴黎協定》中全球
碳市場實施細則的內容。根據最新協議,國家之間的
碳交易有了新的規則,一個國家的政府可通過資助另一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來實現其排放目標,預計這些規則將為國際
碳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承諾有了、方向沒變,但眼下,問題還在于錢。在閉幕后的視頻演講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與會各方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但還“不夠”,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和技術持有者應結成聯盟,共同幫助新興經濟體減排、加速轉向綠色經濟。他呼吁發達國家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挑戰的承諾。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指出,整體來看,在碳減排過程中,面臨一些地域錯配的問題。現在之所以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嚴峻,與工業化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有關。這就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已經工業化的國家如何去實現減排,另一個則是還沒有走向這一路徑的國家,如何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資源進行保存,比如森林等。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跟不上,這就需要建立“共同但有區別”的機制。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在2020年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但根據OECD最近的數據,到2019年為止,該目標僅完成了80%;而在這800億美元中,只有20%投給了氣候適應相關的項目。
資金問題不只在于南北之間。藍虹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要實現碳中和,需要的資金規模還是比較大的,而現在的缺口也比較大,需要綠色金融更多的支持。
以中國為例,“雖然現在我們綠色信貸貸款余額達到13萬億元,但這跟中國現在要達到碳中和需要的資金量還是有差距”,藍虹表示,最近央行已經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利率只有1.75,這個比常規的再貸款利率2.25還要低,相當于是央行進行貼息了。這一工具是精準性的,設置了一些投資領域,且要求先貸后借。從效果來看,通過央行的一小部分撬動更大規模的資金,即激勵金融機構投入更多綠色資金。
放眼全球,各國也都在為資金問題努力。11月3日,450多家世界最大銀行和養老基金成立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成員來自45個國家、資產價值達130萬億美元,承諾致力于實現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目標,未來相關機構管理的所有資產都將與凈零排放保持一致。
“全球都在為碳中和努力,但道路是曲折的,這涉及到各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和發展路徑,肯定需要各方的妥協和不斷努力。”藍虹坦言。
來源:2021年11月15日,北京商報,COP26艱難落幕(記者:湯藝甜;圖:新華社),
http://epaper.bbtnews.com.cn/site1/bjsb/html/2021-11/15/content_471592.htm?div=-1
下載鏈接:2021年11月13日,Glasgow Climate Pact(《格拉斯哥氣候公約》),
http://energy.ckcest.cn/detail?_id=15cf6d90-45b7-11ec-8cfa-df923b21a532&dataSetId=pksse_report_DB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