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11月8日,人民銀行創設推出
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我們的理解如下:
第一,“碳減排支持工具”一直都在年內政策的計劃上,政策表述次數比較多,市場預期相對比較充分。
第二,碳減排支持工具在機制設計上有四大值得關注的要點(詳見正文)。
第三,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即用增量資金支持。對廣義流動性而言,碳減排支持工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面向的行業與貸款發放范圍偏窄,在落地上是項目驅動,對流動性的作用不宜高估。對狹義流動性而言,碳減排支持工具能夠釋放的基礎貨幣規模短期也相對有限,其“寬松”的意味并不如傳統貨幣工具;長期來看,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設立,使央行新增了投放中長期資金的渠道,反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降準補充銀行中長期資金的必要性。
第四,相對來說,“碳減排支持工具”更值得重視的信號在于對產業端,它重點支持“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關于細分領域也有進一步的詳細圈定,這相當于一個碳減排推進初段的政策地圖。
第五,碳減排支持工具更主要的意義主要在中長期,對于碳達峰、
碳中和對應的投資規模來說,金融支持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碳減排支持工具”是一個開端。作為雙碳頂層設計文件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財政金融支持部分提出來的方案包括政府采購、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銀行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持等。
第六,三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有所上升,PMI已連續兩個月處于50以下,邏輯上需要政策有進一步的穩增長穩內需措施。新華社《十問中國經濟》也明確指出“未來幾個月,更多擴內需舉措的出臺,有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循環”。我們理解這一過程尚待年底的政治局
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做出進一步部署。
正文
11月8日,人民銀行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并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關于這一事件,我們的理解如下。
第一,“碳減排支持工具”一直都在年內政策的計劃上,政策表述次數比較多,市場預期相對比較充分。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央行一季度金融數據新聞發布會提出“還在研究碳減排支持工具”;央行下半年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三季度金融數據新聞發布會提出“正抓緊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工作”。
第二,碳減排支持工具在機制設計上有四大值得關注的要點。
要點之一是碳減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貸后借”的報銷模式,銀行先發放貸款給企業,然后央行再按照貸款本金的60%向銀行投放基礎貨幣,投放的基礎貨幣利率為1.75%,期限為1年,可展期2年,且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合格抵押品。這種模式與2020年6月推出的“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購買支持計劃”相似,但未設置“報銷額度”與使用期限;與傳統的MLF工具(先借后貸)相比,這種模式更能確保直達性,確保實現結構性寬信用的目的;與再貸款1:1的“報銷比例”相比,這種模式的“報銷比例”僅有60%,要更低,我們理解可能是央行在控制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速度,優化融資結構,降低流動性管理的難度。
要點之二是碳減排支持工具僅面向全國性銀行,即國有大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并未向所有銀行推行。可能是考慮到這一工具初設,對銀行貸款項目審批的要求較高,需要銀行評估項目減排的可行性,計算碳減排總量,中小銀行暫時缺乏相應的能力。
要點之三是銀行發放貸款的企業要求突出“小而精”,重點支持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但促進碳減排的空間較大,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帶來顯著碳減排效應的行業。貸款的范圍并不算廣,大部分可能屬于“專精特新”類的小企業。
要點之四是銀行發放貸款利率要求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1年期為3.85%,5年期為4.65%。三季度銀行發放貸款中,以LPR利率或低于LPR利率發放的貸款比例大約在33%左右,從這一點來看,這一工具對應發放的貸款利率較為優惠。
第三,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即用增量資金支持。對廣義流動性而言,碳減排支持工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面向的行業與貸款發放范圍偏窄,在落地上是項目驅動,對流動性的作用不宜高估。對狹義流動性而言,碳減排支持工具能夠釋放的基礎貨幣規模短期也相對有限,其“寬松”的意味并不如傳統貨幣工具;長期來看,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設立,使央行新增了投放中長期資金的渠道,反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降準補充銀行中長期資金的必要性。?
幾個似乎可以借鑒的數據是:(1)截至2021年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發放給清潔能源產業的貸款余額為3.79萬億元,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單季度分別增加2000億元、1800億元和2100億元;(2)截至2017年二季度,銀行發放給節能環保服務領域的貸款余額為672億元,2015-2016年新增規模分別為189億元、49億元。
假設四季度發放至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領域的貸款規模為3000-5000億元,釋放出來的基礎貨幣規模大約是1800億元至3000億元。
第四,相對來說,“碳減排支持工具”更值得重視的信號在于對產業端,它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關于細分領域也有進一步的詳細圈定,這相當于一個碳減排推進初段的政策地圖。
央行進一步明確解釋,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戶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
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
第五,碳減排支持工具更主要的意義主要在中長期,對于碳達峰、碳中和對應的投資規模來說,金融支持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碳減排支持工具”是一個開端。作為雙碳頂層設計文件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財政金融支持部分提出來的方案包括政府采購、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銀行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持等。
對金融市場而言,由于此前對碳減排支持工具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預期,且最終落地結果與預期相差不遠,影響有限。細分至資產,對權益資產影響偏正面,尤其是央行重點提及的幾個碳減排領域;對債券資產影響中性,一方面1.75%的低資金成本利率有助于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對債券影響偏正面;但另一方面這一工具意在結構性寬信用,對債券影響又偏負面。
2021年10月24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這個文件就是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即頂層設計的部分。文件所指出的方向包括政府采購(完善政府
綠色采購標準,加大
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稅收(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銀行信貸支持(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以及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持(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
第六,三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有所上升,PMI已連續兩個月處于50以下,邏輯上需要政策有進一步的穩增長穩內需措施。新華社《十問中國經濟》也明確指出“未來幾個月,更多擴內需舉措的出臺,有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循環”。我們理解這一過程尚待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進一步部署。
10月24日,新華社播放重磅文章《十問中國經濟》[1],文章梳理了十大社會關切、海內外關注的熱點問題,采訪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做出回應。文章指出雖然短期內有放緩,但中國經濟“穩”的特征依然鮮明;未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將持續落地:進一步穩定和提振大宗消費,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加大農村市場開拓力度,促進餐飲市場更快更好恢復,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投資穩定增長也有支撐基礎。連日來,浙江、天津、湖南等多地重大項目陸續啟動開工。“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擴大有效投資的“路線圖”已然繪就,102項重大工程項目穩步推進。未來幾個月,更多擴內需舉措的出臺,有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循環,更有效激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
核心假設風險:對碳減排支持工具理解不到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