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 ,如今已成為時下最熱的話題。如何科學減碳、減排與碳循環,用科技開啟“凈零”未來,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11月1日,年度頂尖科學盛會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今年論壇首次開設“碳大會”系列,聚焦“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集結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各界力量,共同為科學減碳助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11月2日,在“碳大會”系列之一雙碳治理論壇——通往“雙碳目標”的科技之路論壇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2015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楊培東,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周成虎等中外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采用更加環保的能源利用,降低“碳排放”。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刻不容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據了解,世界氣象組織近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新發布了一份“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據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平均氣溫(1月至9月)較1850至1900年高出約1.09攝氏度,目前被世界氣象組織列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第六個或第七個最溫暖的年份。該報告稱,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比工業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而這種增長在2021年仍在繼續。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與會專家表示,氣溫上升正給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來沖擊,并影響著人類的福祉。他們同時指出,解決的主要途徑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清潔能源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使用和開發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論壇上,楊培東教授現場展示了天然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并表示,如果人類能模擬光合作用,使用二氧化碳的催化劑和納米材料技術,對水進行分離,就能產生無窮的清潔能源。
“把煤經濟轉化為綠色能源經濟是重要的方式。”近20年來一直在從事新能源研究的劉科院士認為,液體仍是人類用作燃料、儲能、交通的首選,并指出插入式混合動力車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海洋有巨大的潛能,目前有四分之一的碳會通過河流進入海洋,海洋生物本身也會產生碳。”焦念志院士從海洋角度出發,分析了如何通過海洋減少碳排放,甚至可以負碳排放。他建議,可以建立綜合海洋、陸地統籌系統來減少碳排放,做到負排放,比如進行大規模的海洋養殖,是很有效的方式。
致力于完成“雙碳目標” 中國已開展行動
據悉,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還是以化石能源消費為主,但綠色低碳是必然的能源轉型方向,中國在“碳中和、碳達峰”上已率先開展行動。2020年9月22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聶飆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樣的目標意味著,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雙碳目標”。這也將引發以去碳化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催生基礎研究領域的一系列新理論新方法新手段,推動孕育一系列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為人類社會增加福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