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碳監測評估
試點工作方案》,聚焦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開展碳監測評估
試點。對此,
專家預計,碳監測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百億元。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監測評估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前置環節和技術手段,也是穩定推進并逐步擴大
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支撐。
“從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實現流程分析,碳排放的監測評估、根據監測評估報告進行整改以及對碳排放的監測核查機制等是
碳市場建設的基礎,也是強化碳排放數字化管理和精準化施策的重要條件。因此,在
碳交易全過程中準確地監測、評估、矯正、核算,既是掌控碳排放量的重點和難點,也將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輔助核算體系的重要支撐。”宋向清說。
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在城市層面,選取16個城市,分基礎試點、綜合試點和海洋試點三類,開展大氣溫室氣體及海洋
碳匯監測試點。在重點行業層面,選擇火電、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廢棄物處理五類重點行業,開展溫室氣體試點監測。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監測是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完成“雙碳”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對重點行業開展碳監測,可以了解其碳排放家底,建立健全行業碳排放清單,進而明確
碳減排目標和路徑。
“火電、鋼鐵、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廢棄物處理五類重點行業,都是碳排放大戶,特別是火電行業。目前火電已被第一批納入全國碳市場,隨著碳交易市場的運行,納入行業和市場主體將進一步擴容,鋼鐵、石化、煤炭等行業也將逐步被納入。”吳琦表示,由于行業特性、能源結構和排放物等因素,上述五個行業在對于不同溫室氣體的碳監測方面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全面準確地獲取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等信息。
宋向清表示,在“雙碳”目標下,碳監測市場空間巨大、潛力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可以實現兼顧,監測機構、企業和城市等可以圍繞碳監測市場形成互惠互利的聯動機制,為碳排放交易釋放市場活力和基礎動能。
吳琦表示,當前碳監測主要包括排放源溫室氣體監測和環境溫室氣體監測兩類,隨著全國范圍內碳監測試點工作的開展以及碳監測技術日益成熟,碳監測市場空間廣闊,如果再加上企業自查和ESG環境信息披露的需求,碳監測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百億元。
“借助現有碳監測技術和碳交易
平臺,基于企業自查和數據披露的基本需求,做大碳監測交易市場蛋糕,將會帶動常規污染物監測設備的更新換代,從而進一步壯大碳監測和評估的市場空間,為碳監測領域相關上市公司創造良好的市場機遇。”宋向清表示。
宋向清建議,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組建由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形成的聯合監測機構,針對性開展系統的碳監測調研、碳排放評估,進行一對一減排方案設計。同時,有序推進不同區域、不同城市和不同行業的碳監測體系、評估體系和核算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