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轉型,雖難必行
從目前全國運
行情況來看,碳市場整體運行平穩,但交易量不高。一是因為市場剛剛啟動,到目前為止,2162家納入交易的電力企業當中還有四分之一的企業沒有完成
開戶工作。二是納入全國碳交易的企業當中只包含了此前7個碳試點中的186家發電企業,90%以上納入的企業沒有參與過地方試點交易,缺乏對碳排放交易機制的了解,對碳資產的管理意識還不強。三是碳市場交易不活躍可能與離履約截止日期還早有關。根據碳試點運行的情況看,交易高峰出現在履約期到來前。比如,在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前一個月,深圳的配額成交量占全市一年履約期內總成交量的65%,上海和北京更是分別達到其一年履約期內總成交量的73%和75%。相應的,履約終期碳價飆升。在履約責令改正期的最后一周,北京市場價格接連上漲,周漲幅達24.5%。如果控排企業能很好地利用碳排放交易這個機制,在一年履約期內以更有利的價格購買履約需要的配額,就不需要付出如此高的代價在履約終期價格飆升時購買履約需求的配額以完成履約,從而降低履約成本。
雖然全國碳市場目前交易規模不大,但其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碳價信號,倡導市場化節能減排,已開始影響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與資產管理。從首先納入的電力行業看,企業已在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統籌視角管理碳資產。五大發電集團的電廠分布在全國各地,在沒有全國碳市場之時,各地電廠的碳配額只能在本地區進行流通。全國碳市場開啟運行,集團內的發電企業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對各地電廠的碳配額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劑,有利于集團內企業以更低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另外,碳價增強了
清潔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不少電力企業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步伐,全面布局
清潔能源技術、儲能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構建
新能源占比不斷增加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整體電力結構向低碳化無碳化轉型和深度調整。
建議第二批優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鋼鐵、水泥行業,面臨比電力行業更多的困難。“雙碳”背景下,這兩個行業碳減排已成必然趨勢。雖然這兩個行業涉及的企業數量沒有電力行業多,但是流程比較長,涉及的技術和排放環節也比較多,在環保和流程改造上企業需要巨大的投入,碳配額和基于行業排放的準確數據也比燃煤電廠更難統計。而且,這兩個行業都面臨淘汰落后產能、縮減行業產能、加快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行業格局的問題。與此同時,兩個行業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供應鏈下游的綠色采購壓力。比如,2021年3月,殼牌向寶武訂購了一批零碳排放的鋼管,鋼鐵下游客戶要求鋼鐵企業提供綠色低碳鋼材以減少整個產業鏈上的
碳足跡。另外,為了減少CBAM對出口到歐洲產品的影響,中國企業也可能轉向從歐盟內部供應商進口所需的高耗能高碳原材料以減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目前,國家正在編制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研究制定包括鋼鐵、水泥行業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鋼鐵、水泥行業盡快納入全國碳市場會大大激勵企業節能減排和開展兼并重組,降低成本,加快通過控產能、減產量來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小康》雜志2021年9月下旬刊
作者:張中祥(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卓越教授,國家能源、環境和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71690243)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ZD109)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