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換成了
新能源車,共享單車也成了街頭一道“熟悉的風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市民自覺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少開私家車,選擇坐地鐵、騎自行車等
綠色方式出行。一些舉手之勞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上能有效減少
碳排放。
2021年全國節能宣傳周于8月23日至29日舉辦,今年的宣傳周主題為“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展示了“十三五”以來我國節能降碳工作的主要成效及碳達峰、
碳中和重點工作進展。當前,我國節能降碳面臨哪些問題和短板?“十四五”時期,我國應如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培育綠色消費,加快轉型發展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和行業特點的活動,宣傳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理念,營造節能降碳氛圍,引導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全民節能。其中,
北京市以線上形式為主,推出了減塑倡議、反食品浪費倡議、LED燈家庭推廣
試點等一批特色活動。
正如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所說,
低碳生活和
低碳經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與應用的同時,還應積極踐行全面節約戰略,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綠色、健康、低碳的消費習慣。
如今,各地各部門正積極推進節能降碳,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把節能作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2020年,北京萬元GDP能耗達到0.21噸標準煤,相比2015年下降24%。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綠色低碳改造力度持續加大,前5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7%。
“十三五”以來,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降碳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遏制“兩高”項目,糾正運動式“減碳”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但有些地方、行業、企業工作著力點有所“跑偏”,行動措施不符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要求。
“有的地方、行業、企業‘搶頭彩’心切,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孟瑋說,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是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號喊得響,行動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違規上馬“兩高”項目,未批先建問題較突出。另外,
節能減排基礎不牢。有的地方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落實不力;有的行業寄希望于某種技術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有的機構熱衷于打標簽、發牌子,碳中和“帽子”滿天飛。這些現象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
會議要求,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開展了專項檢查,督促各地壓減擬上馬“兩高”項目350多個,減少新增用能需求2.7億噸標準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不少地方的決心力度和工作成效還存在差距,一些突出問題仍亟待解決。
孟瑋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能耗“雙控”制度,指導各地扎實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堅決把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拿下來,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省(區)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浙江、河南等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全國節能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唐登杰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化發展階段,能源資源需求保持剛性增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窗口偏緊,工作任務偏重,必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以節能降碳為重要抓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唐登杰表示,要統籌做好“十四五”節能降碳總體設計,明確“十四五”節能工作的總體思路、重點工程、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印發加強全社會節約用能促進碳達峰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落實“十四五”節能目標任務。要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加快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設備研發推廣。
唐登杰強調,要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發揮好全國節能宣傳周等
平臺作用,加大節能降
碳宣傳力度,形成綠色低碳社會新風尚。加強國際能效合作。依托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南南合作等機制,帶動先進節能技術產品、標準、業態模式走出去,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效提升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本報記者 劉坤)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