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席卷全球,
氣候全球治理將會有哪些新舉措?
重磅改革將如何影響全球減排?
如何助力雙碳目標順利達成?
今年6月份以來,全球多地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天氣。6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聲明表示,一股異常危險的熱浪正在席卷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部,部分地區氣溫在48小時內兩次打破最高記錄,平均氣溫突破45攝氏度。根據衛生部門統計,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在近期發生了80起高溫天氣引發的死亡。緊鄰的加拿大境內英屬哥倫比亞報告了五天內近490起高溫引發的意外死亡。
6月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布最新報告表示,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農作物、植物害蟲正變得更具有破壞力,每年有高達40%的作物被摧毀,直接損失達到2200億美元,而入侵昆蟲造成的損失至少為700億美元。報告強調,這些害蟲都是通過全球航運、貿易或者極端天氣導致的,一旦害蟲在一個地區站穩腳跟,往往就無法根除。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各國應對的步伐也必須加快。古特雷斯表示,到2035年,發達國家必須全面覆蓋凈零排放的電力系統,并在2040年普及到全球范圍內。他強調,鋼鐵、水泥、航運、航空、運輸等都必須加入減排的計劃,并逐步淘汰煤炭。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
我們同意我們的共同目標,到2030年前將全球排放量,比2010年的水平減少45%,并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為此,我們必須迅速采取行動。通過在本世紀中期建立一個凈零排放的全球聯盟。每個國家,每個城市和每個行業,都必須加入。
6月28日,歐盟通過了歐洲氣候法案,根據法案規定,歐盟的排放目標將由原本的2030年減排40%,進一步提高至減排55%,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預計,歐盟委員會將在7月14日宣布氣候變化一攬子計劃,包括碳邊界調節機制(碳關稅),以及歐盟碳市場改革等多個立法草案。這次調整也將會是歐盟碳交易體系最大的一次改革,預計航運,供暖,汽車將被納入到交易體系之中。這些措施雖然是歐盟實現減排目標的內部工具,但也將會對會其他國家的氣候政策乃至全球貿易規則產生深遠影響。
中金研究院執行總經理 謝超
二氧化
碳排放之所以它會成為一個問題,就在于經濟學上所講的外部性排放造成的傷害是全人類,甚至說子孫后代都會承擔的,但是排放所造成的收益就歸私人企業所有,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碳定價,一定要把這樣一個外部性給它內部化,讓排放者的收益和它的一個成本能夠匹配下來,從而是讓
碳排放按照有利于人類利益的最優的這樣一個路徑去走。
經過多年的的發展,歐盟碳市場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具有較完善
價格發現機制、利于促進減排的有效市場。1990-2019年間,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26%,2019年歐盟碳市場交易量為67.8億噸二氧化碳,占世界總交易量的77.6%,交易額達到1689.7億歐元,占世界總額的87.2%。
歐盟碳交易的
碳價在過去15年中經歷過多次起起伏伏,2005年初
碳價從15歐元/噸迅速上漲到28歐元/噸,但在2006年4月,由于核查排放數據泄露,
碳配額嚴重過剩,導致每噸碳價從30歐元暴跌至10歐元,到2007年底碳價幾乎接近零,2008年初雖然一度回升到30歐元,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碳價再次大跌至10歐元之下,隨后一直低迷多年,直到2017年才擺脫個位數的碳價,緩慢回升。進入2021年以來,碳價再次暴漲,從年初的30歐元左右,到近期創下近60歐元/噸的歷史新紀錄。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聯席主任
趙俊華
它2005年開始建市場,然后到2020年為止,它的市場建設大體上分成三個階段。頭兩個階段用的配額分配的方法叫祖父法,大體意思就是基于一個控排企業的歷史排放量,按照一定比例來減排。祖父法的爭議是很大的,因為它對于在碳市場開始運作之前就已經從事減排的企業是不公平。就相當于在碳市場建立之前,排放越高配額也越多,這顯然是不合理。另一個問題是,在第一第二階段的時候,允許大量的歐盟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碳抵消證書在歐盟碳市場交易,進行
履約。由于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導致歐盟在第一、第二階段的碳價格長期低迷,2008年的時候一度跌到將近0,就是碳基本上就不值錢了。直到2019年,歐盟通過了市場穩定儲備機制,相當于歐盟開始對整個碳市場的供需進行調控,那么它的價格才開始出現,包括今年有一個非常猛的上漲。
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了《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根據全國碳市場總體設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高能耗行業有8個,包括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電力行業是首批納入減排交易的行業,屆時將有2000多家電力企業將參與交易。
中金研究院執行總經理 謝超
像電力鋼鐵這兩個行業,因為他們的
綠色溢價非常低,然后與此同時它們的排放占比比較高,大概的排放占比占到了總體的大概62%左右,背后的含義是什么?那就意味著如果你用碳市場來約束鋼鐵電力這兩個行業,那么可以有效的收到在中和在達峰方面一個量的約束效果,同時又不用擔心,他們對于技術進步的驅動力不如
碳稅。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碳定價機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的報告顯示,全球碳價仍遠低于預期:在全球碳定價機制約束下的溫室氣體中,僅有不到5%的價格在2020年符合巴黎協定目標。
專家表示,通過不斷縮緊碳排放配額,并引入
拍賣方式分配部分碳排放配額,有助于避免碳價過低的問題。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也是中國作為全球負責任大國的具體體現。專家表示,中國的全國性碳市的啟動,將對社會、行業、企業的投資生產決策產生深遠影響,
新能源、可再生資源回收等多領域有望受益。全國性碳市場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通過碳配額的交易,加快減排的速度,另一方面,更是通過碳價機制的杠桿作用推動技術進步,使得中國經濟加速向低碳轉型。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可能不僅僅是軟實力的競爭,更將會是包括能源政策、產業政策在內的綜合經濟實力的競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