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大戶 煤炭行業面臨巨大挑戰
長期以來,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報告顯示,燃煤發電和供熱排放占能源活動碳排放的44%,煤炭終端燃燒排放占35%,石油、天然氣排放分別占15%、6%。這意味著煤炭行業這樣一個碳排放的傳統“大戶”,要實現
碳減排目標,將面臨巨大挑戰。
作為我國最大的煤基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早在去年年底就已著手制定2025年碳排放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劉國躍介紹,“十四五”時期,國家能源集團將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預計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7000-8000萬千瓦。其次,大力推進“生態林”建設,計劃新增造林10萬畝以上,礦區生態與
碳匯減排協同發展。“積極探索化石能源低碳減量可行先進技術,穩步推進全產業鏈效率提升、
節能減排、用能電氣化替代,加快終端用能零碳排放”,劉國躍說。
全國第二大煤炭企業——晉能控股集團今年1月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簽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合作協議,旨在全面梳理晉能集團碳排放現狀,共同探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施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于煤炭工業和煤炭企業來說,在新發展轉型升級階段,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更是一場硬仗。那么,煤炭企業要如何迎接這樣一場硬仗呢?開源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劉浪分析稱,從“十四五”規劃綱要來看,明確提出了要推動煤炭生產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和發展節奏,推進以電代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同樣提出,優化煤炭消費壓減和能耗指標的區域實施機制,將產業發展劣勢地區的指標通過市場機制有償轉移到優勢地區,既達到全國減排和節能的目的,又提升綜合經濟績效。對火電廠等行業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對用能權、溫室氣體排放實行指標交易,在國內開展
碳源與碳匯的中和交易。“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市場化交易政策和制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