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
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而在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中央提出要“推進
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等具體措施。上海將在全球
碳市場發展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對此,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請他介紹上海
綠色金融發展情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進進展,以及如何打造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
綠色金融樞紐等方面規劃。
記者:剛剛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請問上海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有哪些優勢?
吳清:黨的十九大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推進三項重大任務,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努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上海的綠色發展也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活力。具體而言,上海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金融市場齊備優勢。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依托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發展格局最為完備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金融市場門類齊全,交易活躍,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票據、期貨、黃金、保險、信托等各類全國性金融市場。2020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2274.83萬億元;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17.6萬億元,占全國直接融資總額88%左右。
二是金融對外開放前沿優勢。發展綠色金融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上海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近年來在金融開放方面的優勢不斷凸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日益擴大,眾多全球知名金融機構紛紛落戶上海。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占上海金融機構總數30%左右,在滬外資法人銀行約占全國一半,全球排名前20的資產管理機構中已有17家在滬設立實體,15家已展業,這些機構大多在綠色金融和踐行ESG原則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使得上海在綠色金融領域具備了良好的先行先試基礎。另外,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研究制定全球綠色金融框架標準和參與國際綠色行業治理中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作為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主席單位牽頭制定發布《可持續交易所原則》,率先加入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參與制定全球發行人氣候信息披露指南等工作。
三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優勢。國家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這為上海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2020年3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會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等12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化落實金融支持政策推進先行先試的若干舉措》,標志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金融服務“同城化”全面啟動。
四是金融人才集聚優勢。綠色金融是綜合經濟、金融、環境科學、生態保護等多個學科的跨學科領域,發展綠色金融需要大量跨學科、專業性人才。上海高校院所較多,相關學科門類豐富且水平較高,覆蓋綠色金融和環保科技的各個領域,此外還匯聚了大量的跨國公司研發機構,高端人才集聚,相關金融要素市場、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等也有扎實的人才基礎。
記者:近年來,上海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有哪些進展?
吳清: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等領域率先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經形成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多渠道的綠色產融結合和產業轉型的市場
平臺體系等。
在發揮重點機構示范引領作用方面,一是吸引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落滬。發揮財政資金的增信和讓利作用,聚焦長江經濟帶沿線綠色發展,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
清潔能源等綠色發展重點領域,首期總規模達到885億元。二是激發綠色技術市場活力。2017年,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動“綠色技術銀行”在滬設立,促進綠色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匯聚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安全高效、生命健康等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中的先進實用綠色技術。三是積極探索
碳金融發展。依托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在
碳基金、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質押、借碳、碳回購、碳信托和上海
碳配額遠期等方面取得突破,積累了有益經驗。
在服務綠色投融資需求方面,一是推動資本市場支持綠色產業發展。以科創板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重塑科技競爭力新源泉。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科創板重點支持的六大行業之一,2020年新上市企業19家、首發融資達206.65億元,另有33家
新能源、節能環保企業在審或在注冊發行階段。二是加強
綠色債券產品創新。
綠色債券發行方式和產品類型不斷創新,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多只“首單”產品成功落地,有效擴大了綠色產業支持范圍,包括“兩山”生態環保主題金融債券、首單綠色可交換公司債券、首單綠色市政專項債券、首單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批“碳中和”綠色債券、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等。2020年,在銀行間市場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共發行約1965億元綠色債券。三是打造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新范例。自2018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簽署綠色債券信息通合作協議以來,已有23只上交所掛牌的綠色債券在“信息通”上西向展示,總金額308.4億元。四是開展綠色指數編制研究工作。中證指數公司發布ESG評價方法,研究編制中證800 ESG債券指數、中證800 ESG信用債指數等、“碳中和”綠色投資指數等,為國內ESG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上證180碳效率指數在綠金委年會上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綠色股票指數。五是向國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綠色金融產品。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了華寶MSCI中國A股國際通ESG通用指數證券投資基金(LOF),開發了“碳中和”相關ETF,近期海外也陸續推出投資中國的ESG ETF。
在加強綠色產業扶持方面,一是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在滬商業銀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積極探索項目收益權、排污權等環境抵質押融資產品創新。2020年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綠色信貸余額4288.3億元,比上年增加710.6億元,同比增長22.2%,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二是加快發展綠色保險。在環境污染高風險企業中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創新研發生態綠色環境救助責任險,推進跨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支持中國太保組建綠色保險跨域共保體,有效改變過去“你保護、他污染”的孤立管理模式。
記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是落實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請問上海在這方面的工作進展?
吳清:在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中央提出要“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等具體措施。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強調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等工作。根據生態環境部工作部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于今年6月底前正式啟動,上海將在全球碳市場發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11年底,上海啟動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籌備工作,并在2013年11月上線交易。上線以來,上海碳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規范透明,是全國唯一達成七個
履約年度均實現100%
履約率的
試點地區,這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上海碳市場主要交易產品包括上海碳排放配額(SH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及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SHEAF)。上海碳市場自開市以來,納入27個行業約300家控排企業,吸引近400家投資機構參與交易。截至2020年末,上海碳現貨各品種累計成交量1.53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7.38億元。二級市場總成交量在全國排名前列,上海CCER成交量占全國總成交量約41%,穩居全國第一。2017年,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是全國首個中央對手清算的標準化碳遠期產品,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標準化碳金融衍生品。截至目前,各協議累計成交433萬噸,累計成交額1.56億元。
下一步,上海將在有關部門支持指導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上海作為全國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的建設和運維承擔方,積極推進
交易系統、市場制度和交易機構等建設工作。目前交易系統已基本建成并正進行聯調測試,交易機構建設也正依托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抓緊推進,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國碳排放交易啟動上線。未來,將充分依托上海試點碳市場及金融市場的運行和管理經驗,按照安全穩定、公平高效、監管有序的原則,扎實穩妥地把全國
碳交易市場建設好、運行好。
二是將碳金融列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已經將碳金融列入“十四五”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將以全國碳交易市場為基礎,打造國際碳金融中心。上海將發揮金融中心的資源和能力優勢發展碳金融,鼓勵探索碳市場的遠期、期貨、期權等金融產品交易,支持碳基金、
碳債券、碳保險、碳信托等金融創新,適時發布全國碳市場
價格指數,推進形成多層次碳市場,將上海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定價中心。
三是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去年10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發布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上海市高度重視,將依托自貿區政策、著眼全球資產配置中心的建設,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工作,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業務,爭取國家級氣候投融資服務平臺落戶上海,鼓勵建立氣候投融資基金,引導國際國內資金更好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打造全球綠色金融資產配置中心。
記者:“十四五”期間上海在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助力我國實現“碳排放達峰”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吳清: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海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在發展綠色金融、促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助力我國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剛剛發布的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努力實現碳排放提前達峰,制定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著力推動電力、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加快發展綠色金融是服務好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應有之義,即將發布的《“十四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將綠色金融發展作為重要內容。下一步,上海將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齊備、金融開放經驗豐富、金融機構和人才集聚等優勢,努力打造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綠色金融樞紐。
一是創新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總結上海在國際綠色行業中治理經驗,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構建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碳中和領域傾斜,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開展ESG信息披露。積極參與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和制定,加強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借鑒國際經驗,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創新。
二是激發綠色金融市場活力。依托上海金融市場集聚優勢,進一步豐富綠色金融創新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商業銀行大力發展綠色信貸。鼓勵金融市場發展綠色股票指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綠色債券等,鼓勵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投資綠色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開展綠色融資,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三是優化綠色金融支持政策。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完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等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配置,支持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充分發揮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作用,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在推動綠色發展中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