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我國能源互聯網是推動能源變革轉型的根本途徑
建設我國能源互聯網是落實總書記關于推進能源安全新戰略、構建國內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等有關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新發展理念在能源領域的創新實踐,將從能源生產、消費、市場等環節協同發力,轉變以煤、油、氣為主體的能源格局,打造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的新型能源體系,開辟綠色、低碳、可持續的能源發展新道路。
生產環節,以清潔主導轉變能源生產方式。我國太陽能、風能、水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超過100億、35億、6億千瓦,完全能夠滿足我國未來能源需求。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加快清潔替代,推動以水、風、光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實現能源供給革命的必然要求。重點要大力開發西部太陽能發電、“三北”風電、西南水電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海上風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配套建設抽水蓄能和電化學等儲能系統,以風光水儲協同保障能源供應,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煤電要嚴控總量、優化布局、調整定位,加快轉型。壓減東中部低效煤電,新增全部布局到西部和北部地區,煤電裝機在2025年前達峰(11億千瓦),并逐步壓減和退出。煤電功能定位由主體電源逐步轉變為調節電源,更好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消費環節,以電為中心轉變能源消費方式。電能是優質高效的二次能源,經濟價值相當于等當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電能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能源強度下降3.7%。加快電能替代,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以電代柴,形成電能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將大幅提高我國能效水平,降低油氣進口依賴度,是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的根本途徑。應在工業、交通、商業、農業、生活等各用能領域全面實施電能替代,提高能源消費品質和效率,讓煤油氣等資源回歸工業原材料屬性,創造更大價值。同時,依托充足經濟的清潔能源發電,推動電制氫氣、甲烷等燃料和原材料,培育綠色循環新型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35年前,電制燃料和原材料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到2050年,電解水制氫年產量達到6500萬噸,電制甲烷年產量達到500億立方米。
市場環節,以大電網大市場實現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電網既是能源輸送的高效載體,也是市場配置的重要平臺。基于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技術創新,我國正在建設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配置能力最強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清潔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面對更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供”需要,亟需加快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的全國能源優化配置平臺,形成西部為送端、東部為受端的兩大同步電網,全面提高配置能力和安全水平,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輸送和消納需要,根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和“窩電”等問題。同時,依托大電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促進能源跨區跨省交易和經濟高效配置。在主要立足國內前提下,加強國際能源合作,積極推動我國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緬甸、老撾等周邊國家電力互聯,利用國際資源,豐富能源供應體系,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建設我國能源互聯網將大幅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根本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總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增量替代。2025年前,煤電裝機規模達峰,總量控制在11億千瓦,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潔能源提供,基本扭轉化石能源增長勢頭。第二步存量替代。2035年前,煤電逐步退出,降到9億千瓦以下;油、氣年消費量達峰并穩步降低,減少進口達到1億噸、500億立方米;清潔能源和電能比重加快提升,達到47%、41%;能源自給率達到88%。第三步全面轉型。2050年前,我國能源互聯網全面建成,能源發展方式實現根本轉變。屆時,煤電將降到4億千瓦以下,每年減少油、氣進口4億噸、1500億立方米,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從目前的22%提高到74%,能源自給率從目前的80%提高到95%,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比目前分別降低60%、68%,跨區跨省資源配置能力超過7.4億千瓦,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能源保障。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