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富碳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研究制定的關鍵年。為促進富碳農業的健康發展,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提高認識。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踐行習近平主席“巴黎協定”承諾,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和擔當;實現IPCC的減排目標,必須另辟蹊徑,以發展的思路和途徑控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問題?;瘜W農業認為,忽略了土壤中固有、空氣中存在、秸稈和動物糞便中廣泛分布的微量元素,一味“補”必然帶來不良后果?;貧w
碳匯農業,既減輕碳減排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又增加有機食品和生態產品供給,是造福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富碳農業,存在眾多的現實困難和挑戰,如需要的人工投入大,尤其是雜草控制等需要人工或人工操作機器,不如飛機噴農藥那樣簡單,因而常常被認為是落后的代名詞。事實恰恰相反。富碳農業發展的每個環節都要付出人工勞動,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無論是就業、還是將“飯碗端在自己的手中”,都不可或缺。發展富碳農業,受益的是農民、消費者和生態環境。因此,應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加大富碳農業發展投資比重,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研究制定相關法規條例,將富碳農業產品納入政府采購清單,使富碳農業的發展走上健康持續發展軌道。
三是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富碳農業是一項重大技術創新,應列入各地科技計劃,加強二氧化碳富集、利用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全國現有設施農業5600萬畝,每畝可固碳2~3噸,消耗二氧化碳1~1.6億噸/年。全國60億畝草原可消納12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中國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十分之一。通過生物質的循環利用,暢通碳的自然循環,解決地球涼熱問題。
四是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富碳農業模式,需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人與人的合作,這也正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因此,可以讓“富碳農業”和有中國特色的生態經濟,承擔起保護全球氣候的責任和義務,成為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為之自豪的國家名片,使中國政府在國際舞臺上具有更強大的話語權,并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推動富碳農業的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建設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健康中國,保證“飯碗端在中國人的手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不我待,勢在必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