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戰略。“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等戰略為中國的環境保護和風險防范指明了方向,也對現有的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同時,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災害頻發,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為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挑戰。無論對生態環境進行維護或是修復,都會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如何高效利用社會運作機制和金融工具增強面對自然災害的韌性成為綜合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前,全球保險行業致力于將保險這一金融杠桿發揮出高效應,從而挖掘保險行業在風險管理領域的知識積累、提高其在社會風險管理中的服務能力。
正文:
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擁有著多元化的自然生態體系,然而中國自然生態體系在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面前也暴露出了更多的脆弱性。研究顯示,中國擁有超過194萬 km2的脆弱生態環境面積,其在國土面積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20% (李克讓,曹明奎,於琍,吳紹洪, 2005)。截至2019年,中央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及修復上投入的專項資金上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即便如此,資金的充足度相對于生態環境面臨的風險敞口來說不足兩成 (喬思偉, 2019)。
在此背景下,推動以整個自然生態體系為保險保障目標的保險解決方案,正是為了在自然災害抵御和發揮保險效能之間構建起直接的橋梁。依存自然生態體系的保險解決方案將從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拓展現有保險風險池的廣度和深度、促進保險風險管理技術提高和構建新的保險商業價值四個方面建立起保險協助抵御自然災害的新機制。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