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氫能產業升溫,雖然氫燃料電池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從產業鏈整體情況看,仍不盡如人意,氫燃料電池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國產化制造能力有待提升,生產工藝與技術裝備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優化,燃料電池市場環境不穩定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日前于張家港舉辦的“燃料電池與關鍵部件制造裝備技術研討會暨燃料電池生產企業調研座談會”上,與會
專家表示。
過分依賴政策,廠商陷入“等風來”被動局面
自今年3月,“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等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業內敏感地意識到,國家對氫能產業的重視已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對于一個尚未成熟的新興產業而言,國家政策的支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對于大部分燃料電池廠商而言,產業扶持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成為提振信心的強心劑,也可能使廠商陷入過度依賴癥。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對此有著直觀感受。
“燃料電池的生產成本高昂,只有政府發布相應的補貼政策才能推動批量化生產與成本下降的聯動反應。” 在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燕希強看來,氫燃料電池行業目前遠未達到完全市場化的程度,因此需要國家層面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
據燕希強介紹,受益于廣東省的政策支持和佛山云浮占國內一半以上的加氫站布局規劃,公司建設了氫能產業基地,投產了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生產的系統和電堆可直接在產業園內裝車進行產業化推廣,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加氫站的網絡布局。
“作為燃料電池零部件生產商,隨著政策變更產量計劃是業內常態,通常在年初為了防止資金壓力過大,不會設置太多產量,而年底的訂單數量可能會因政策變化突增,這樣不均衡的生產模式大大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燕希強坦言,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對政策的過度依賴也可能讓行業發展處于被動。
“目前來看,國內氫能產業還不是市場驅動的產業,而是處于市場導入期的政策驅動的產業。”浙江鋒源董事長王海峰在會上直言不諱指出。
國產部件仍需驗證,產品一致性與穩定性有待加強
近年來,國產化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在適應市場與尋求市場接納中發展。
對于國內很多企業而言,借鑒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是站穩腳跟的第一步。但專家指出,引進國外技術也有風險,很可能引進的是國外更新迭代后的淘汰技術。
除了最新技術缺失外,國產零部件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缺乏驗證,也使得相關廠商陷入窘境。
“對國產零部件的市場接受程度低,主要是囿于產品驗證,進口產品已經歷較長時間的推廣和驗證,相比之下,近一兩年才推向市場的國產產品或基于國產體系的電堆、電池系統,由于沒有長時間的驗證,導致市場推廣艱難。”王海峰告訴記者。
“希望整個行業對國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有信心,現在很多技術尤其是在涂層裝備和工藝方面,我們不比國外差。”福宜氫能總經理褚家寶向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市場的不規范、不穩定,產品缺乏一致性也掣肘產業發展。一家給指定客戶做非標定制燃料電池零部件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燃料電池市場規范性欠缺,不同廠商生產燃料電池及各個核心部件時工藝不一樣,產品一致性無從談起,因此如何契合客戶的工藝是目前較為棘手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商業化應用還未成熟的當下,產能提升緩慢,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證利潤,也是行業面臨的問題。
支持國產化,亟需建立市場推廣機制和政策導向
顯然,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與成本突圍離不開產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和外在力量的引導與扶持。
國內的氫燃料電池廠商以及國產化零部件的生產企業如何獲得市場的認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智能制造分會劉前軍指出,可在研發初期建立產學研用團隊,并與用戶合作建立初步信任,同時,行業協會可以組織技術裝備成果的鑒定和推廣,邀請業內包括專家和用戶,對產品的技術參數和可靠性做全方位的評價。
除了市場需求的建立和認可,政府對國產化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扶持也尤為重要。王海峰向記者強調:“燃料電池系統數據積累的基礎是電堆及核心零部件材料體系,當這些零部件發生替換時,之前的積累的數據只有參考價值,不再精確。”因此,要特別重視在國產化零部件核心材料體系基礎上的數據積累,否則是幫外國生產商驗證產品。
此外,王海峰建議,可以借鑒此前電動汽車補貼的白名單模式,扶持生產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的國內企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