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探索積極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路徑
推進理論創新,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理論體系。理論構建對于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起著重要的引領和決定性作用。由于人們對氣候系統的認識水平還很有限,當前氣候變化研究中還存在一些爭議與不確定性,理論發展的滯后制約了國際社會采取更積極更有力的行動。此外,對氣候變化的認識還受到經濟發展、意識形態、價值體系等因素影響,盡管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科學共識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氣候變化理論界的話語權方面仍需拓展。要將科學理論研究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內容,著力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的長期尺度研究和氣候變化減緩、適應領域的決策支撐研究,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
把握新形勢要求,夯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基礎。過去幾十年,爭取發展空間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主旋律。隨著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變化,以及遏制全球變暖成為國際道義制高點,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開始向建設美麗中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聚焦。當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支撐體系還不能完全滿足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企業排放核算等在內的國內
履約機制,需要更好地與現行行政管理體系深度融合,數據和方法的規范性還有待加強。應在尊重國際通行規則的前提下,著力強化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做細做實國內
履約工作,探索建立一套適用性廣、操作性強、符合國情的機制與規范,為履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義務提供堅實支撐。
立足客觀實際,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原則。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第一要務。應對氣候變化要優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雖然提出了減緩和適應并重的原則,但在實踐中相對側重于減緩,而在直接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適應方面統籌手段不多,以致公眾將應對氣候變化簡單等同于二氧化
碳減排。應堅持減緩與適應統籌兼顧、協調平衡、同舉并重,以農業、水資源、人體健康等敏感領域為重點,協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補償、精準脫貧、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工作,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
作者系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