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落后的生產力與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不平衡、不適應,即“兩高一資”的生產方式與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高產出之間的矛盾。國內外的實踐反復證明,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和企業的超低排放。
有兩個
案例可供借鑒。比如,近年來,貴州以科技興煤擺脫老舊模式,依靠科技創新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將地下煤層引燃,通過控制供氧量,將煤炭轉化為煤氣,再通過管道將煤氣輸送到需要的地方。科幻小說《地火》中,這個“120年以后人類熟練掌握的技術”在貴州開始變為現實。如果這一新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用,替代煤炭傳統的開采和利用方式,將取得資金投入少、資源利用充分、安全生產有保障、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再比如,某民營冶煉廠,專兼職聘請了一大批技術
專家,大力從事貧礦冶煉技術和生產廢渣提取技術的研究,先后獲得國家數十項專利技術,依靠科技進步走出了一條與大型國有冶煉企業和其他民營冶煉企業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家企業從不與其他冶煉廠爭搶富礦好礦,而是以極其低廉的
價格收購同行都不屑要的貧礦,利用獨特的專利技術進行冶煉并獲利豐厚。同時,對所有冶煉企業都避之不及的危險廢物——冶煉廢渣,他們也能綜合利用,依靠自己研發的專利技術提取其中的金、銀、鉑等貴金屬,做到“吃干榨凈”變廢為寶,完美地實現了三個效益的有機統一。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未來保護生態環境的第一動力。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指導、幫扶工礦企業開展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時,一定要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趨勢,眼睛決不能僅僅盯著工礦企業的末端治理和生態環境的被動修復,而是要充分利用當今科技進步取得的一切最新成果,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源頭上和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排放、預防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力爭取得投資少、效率高、效果好、能夠同時兼顧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