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指導下,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云南保山。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后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對此,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
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
專家李小云表示:“‘多多農園’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將密切關注‘多多農園’的進展,希望它能真正變成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大行動。”
將利益留在農村
2009年,60歲的胡老德翻過高黎貢山,從怒江州遷徙至保山市潞江鎮的半山腰,同族共有881人先后搬下山,均為直過民族傈僳族,鮮有人會說漢語。直過民族系指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在村里,他們被稱為“半山移民”。
2010年,胡老德租下20畝當地人不愿種植的斜坡山地,隨同族人一起種植小粒咖啡,每年一次的行腳商收購,便是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費。
2014年起,云南咖啡
價格持續走低,收購價較高峰期暴跌四分之三,胡老德的兒孫先后下山打工,數年未歸。同村的咖啡樹遭大面積砍伐,成熟的咖啡豆爛在地里無人采摘。
今年3月,又是一年“豐收”季,村里超過40噸咖啡豆原料因價格過低而滯銷,胡老德每天下山問詢消息。幾天后,他的一千多斤咖啡豆全部被溢價收購,緊接著,胡老德成了一家新農商的“合伙人”。期間,他學會了一個新的漢語名詞:多多農園。
3月底,胡老德所屬的叢崗村村道旁,豎立起了“多多農園”的標識,上面寫著:讓農人變農商,讓農村有現代企業,讓傳統小農對接線上大市場。與標識一同到來的,是農研隊伍、培訓團隊以及加工廠的貨車。
叢崗村周圍10公里范圍內,坐落著多家新建咖啡工廠,未來3年內,這些工廠將在拼多多的引導下,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
高黎貢山山腰處,云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在精品咖啡試驗田中引進了畢卡、藍山、貢山1號、波邦等多個高端品種,將篩選出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
山腰和山頂的740畝生態種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復合套種,以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
明年起,叢崗村將大面積替換種植高級咖啡品種,多家拼多多
平臺新銳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怒江大峽谷的群山峻嶺之間,一個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范項目即將成型。與既往類似項目不同的是,叢崗村50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將成為全產業鏈中的核心利益人。
上海援滇干部聯絡組保山小組組長、保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周行君表示,云南一共有88個貧困區縣,為了打贏脫貧攻堅,中央把74個貧困區縣交給上海對口幫扶,目前上海共選派了103名干部在云南,2019年共安排援滇資金27億元。
周行君表示,拼多多在保山的扶貧行動務實高效,公司從一兩個點做起,致力于通過改造種植、加工、銷售環節,既帶動農產品(5.850, -0.18, -2.99%)的銷售,又從長遠帶動農業產業的升級,確保整個行動可落地見實效。“希望‘多多農園’逐步覆蓋整個保山,讓滇西糧倉重振雄風,更加希望他們能夠把好的經驗和模式推廣到全國。”
5年一千個農園落地
“多多農園”是由拼多多發起的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制性銜接的創新模式。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后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為4億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
依托新電商供給模式、原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2018年,拼多多實現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之一。
“在‘拼農貨’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多多農園’是迄今為止團隊實踐的最具挑戰性的工程。”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
農業仍然是受流通環節制約最嚴重的行業,土地、人力甚至產品,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并不高。經過3年的規劃與投入,“拼農貨”體系已經具備一定的體量,并且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作為引領者,我們背負修正、升級產業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推出了‘多多農園’這個實驗體。”
云南保山是“多多農園”的第一站,項目覆蓋叢崗村和赧亢村,涉及建檔立卡人口792人。首期“多多農園”將有5個示范項目于云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堅果、雪蓮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
按照拼多多的規劃,平臺將在5年內,于云南等8個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示范項目,形成覆蓋西南和西北兩大區域的新業態。
叢崗村和赧亢村地理條件復雜,檔卡戶以不通漢語的高山直過民族移民為主,“多多農園”模式在這里的實踐經驗,可以為拼多多團隊“長期作戰”提供充足經驗。
另一方面,在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云看來:“咖啡是特殊的產業,其產業鏈不像其他農產品那樣冗長,但是價值分配更為復雜,不論國際期貨價如何變化,云南咖農都不會分得太多收益。幫助咖農改變弱勢地位,能更好地驗證‘多多農園’模式的可行性。”
“新農商”機制助力
云南占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主要為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供貨,未形成高認知度自有品牌。
據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測算,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為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約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3個環節利益分配占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免費勞動力。
近年來,國內咖啡消費市場增長迅猛,全世界每年增長大概在0.2%,中國近十年都在15%以上,趨勢則是從基礎消費在向精品升級。但云南熱經所專家胡發廣認為:對于國內咖啡產業而言,這種增長并非完全利好,如果產業鏈條不變,中國市場的增長,最終成就的都是國際品牌。“拋開烘焙和精品咖啡不談,就連無門檻的速溶咖啡都存在明顯的供需錯位:云南的咖啡原料在大量出口,而國內咖啡速溶粉卻在大量進口。”
為了扭轉現有局面,拼多多農貨團隊聯合產業和農業專家商討了多種模式,最終確定了利益引導、高維突破(精品種植)、品牌致勝的三步走戰略。這場源頭變革的目標,是對生產要素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讓農戶成為利益的核心。
依據“利益引導”戰略,3月底,拼多多聯合云潞咖啡、比頓咖啡、景蘭咖啡等6家平臺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溢價收購了建檔立卡貧困戶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這輪溢價收購,激發了叢崗村民眾的好奇心。
“溢價收購只是紓一時之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希望將此作為敲門磚,引導農戶主動參與并建立新的機制。”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據其介紹,2019年,多多大學將在保山舉辦多場公開課,主要課題是向檔卡戶介紹“新農商”機制,引導他們通過合規的方式,保障自己的主體利益。
所謂“新農商”機制,是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建立農貨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新模式。該機制中,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以確保檔卡戶的核心利益。按規劃,未來3年,拼多多將在云南培養1000至1500名符合“新農商”機制的新農人。
“我們聯合當地政府,預設了從‘做給農戶看’到‘帶著農戶干’再到‘農戶自己干’三個階段。初期由拼多多提供產業扶持和營銷扶持;中期形成較為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后期則逐漸退出,合作社全權掌控,并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規進行。”藍天表示:“這套機制的形成和落實,是‘多多農園’最大的挑戰。平臺每個項目都會扶持3年,我們相信,3年后,即便‘新農商’分配機制沒有完全達成既定目標,也必然會引導整個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顯著提升檔卡戶的收益。”
“該模式一旦成型,我們相信其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將遠遠超越平臺的GMV。相較線下和傳統電商,拼多多實現了農產品流通的最短鏈路,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鏈路更進一步的意義。”藍天表示。
作為“多多農園”的第一站,怒水江畔的叢崗村正經歷蛻變。胡老德深刻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氛圍:他的兒子正計劃返鄉,重新種植咖啡。
“日子好起來了。”胡老德用傈僳語說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