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普洱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云電外送、西電東送”戰略機遇,圍繞
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水電開發,有序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
新能源,大力推進農村能源建設,為促進全市
綠色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市能源產業呈現水電產業成效顯著,風電、光電等
新能源建設初見成效,電網建設不斷完善的新局面,有效提升了
綠色普洱競爭力。
聚水成“財”水電開發做支撐
水力發電作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經濟社會發展和
節能減排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間,我市持續推進水電產業發展,支柱地位日趨顯現,為普洱綠色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通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我市水電資源開發率達到66%,糯扎渡水電站提前兩年投產發電,勐野江、石門坎、普西橋等一批中小型水電站相繼投產發電,到“十二五” 未,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127座,其中:大中型15座,小型水電站112座,新增水電裝機規模566.26萬千瓦,全市水電總裝機規模達904.96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00%,成為“云電外送、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水電裝機規模由“十一五”末的338.7萬千瓦增加到904.96萬千瓦,增長2.67倍。
水電開發在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之余,也為庫區養殖、觀光旅游提供了較大發展空間,帶動了周邊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新的經濟發展帶。
與此同時,水電開發建設的后期產業扶持還帶動了移民區產業發展,漁業、林果、蔬菜為移民后續提供了新生計,從根本上增強了移民“造血”功能,帶動了移民戶就業,拓寬了經濟發展路子,全市庫區和安置區呈現出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風起“銀”涌 風能開發變動力
豐富的風能資源是大自然對普洱的慷慨饋贈,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一路向北,在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大風埡口匯聚,并與南下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交匯,形成風口。據統計,墨江大風埡口年平均風速達6米/秒以上,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7米/秒,是普洱境內發展風能發電風速最好的地方之一。
2010年,墨江聯珠風電場被列入規劃,成為普洱市收割高山風電建設項目。2013年7月,大唐普洱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引進33臺單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風電機組,在墨江縣聯珠鎮東側建成了我市第一座風力發電站——聯珠風電場,開創了普洱市風電開發的先河,每年節約標煤3.57萬噸,相應減少排放二氧化硫36.55噸,氮氧化物36.55噸,二氧化碳9.67萬噸,煙類10.96噸。在創造綠色電能的同時,為節能減排作出積極貢獻,為保護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5年5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甲俫波風電場24臺風機并網投運,掀起了普洱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的新高潮。
經過風電建設者的辛勤努力,截止到“十二五”末,墨江縣聯珠風電場、瀾滄縣甲俫波風電場正式投產發電,新增裝機規模9.15萬千瓦,全年完成發電量8943萬千瓦·時,實現電力產值5400萬元,銷售收入2472萬元,上繳稅收5萬元。
如今,普洱已成為風電投資的新熱點,先后引進了大唐新能源、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風電公司、鋒電能源公司等知名發電企業合作開發風電項目。
“金光浮動” 光電開發成亮點
普洱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具有發展光伏發電的良好條件。2015年9月,景東彝族自治縣裝機量為5千瓦的昌瑞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入南方電網發電, 80塊太陽能電池板每天可發電25千瓦·時,年將發電9125千瓦·時,填補了普洱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的空白。
據了解,光伏發電每安裝1千瓦,投入資金1.3萬元左右,每千瓦每年可發電不少于1800千瓦·時,年收益在1600元左右,是一種既環保、穩定,又無風險的投資。
光電開發,充分發揮了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通過協調發電、送電、用電各環節,總體規劃、重點推進,形成了能源開發多元化的新格局。除景東縣光伏發電項目外,目前,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裝機1萬千瓦的芒街光伏農業生態園項目正式投產試運行,全市新能源建設更上一個新臺階。
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浩瀚的藍色水電“海洋”在崇山峻嶺中耀眼璀璨,林立的白色風電“森林”在起伏山嶺間拔地而起,零星的光電“星空”在古樸的農家小院閃爍光芒……作為普洱“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普洱清潔能源產業建設正在錘煉和砥礪新生的羽翼,以待不遠的未來,乘風破浪、櫛風逐日、振翅高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