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工信部、住建部聯合推出的《促進
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18年,
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改善。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
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業內人士據此指出,“
綠色建筑”理念將成為帶動建造技術升級和建材業轉型的重要引擎。
我國當前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城鄉建設規模持續擴大,但同時,建筑材料節能、環保性能總體欠佳,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綠色節能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
更為重要的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公開性,促進“多規合一”。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此外,在去年工信部、住建部聯合推出的《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中也提出,“到2018年,綠色建材生產比重明顯提升,發展質量明顯改善。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綠色建筑應用比例達到50%。”這也已經表明建筑技術的環保走向愈加清晰。
業內人士也據此指出,“綠色建筑”理念將成為帶動建造技術升級和建材業轉型的重要引擎。而鋼結構建造技術作為綠色建造技術的一種,或將成為新風口。
“鋼結構是一種綠色建造技術,具有節省人力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確保品質功能的優勢。在建筑領域廣泛應用鋼結構,會有效推動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化解鋼鐵產能過剩。”遼寧宜而居住宅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一種地下綜合管廊的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復合結構”專利權人孫成業在接受采訪時說。
不過,據孫成業介紹,目前在量大面廣的住宅建筑和橋梁結構中,鋼結構所占比例還不到1%。而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設中更是幾乎沒有應用。考慮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這一要求,作為“綠色建筑”重要一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造技術升級就變得十分重要。
“研究與實踐表明,地下綜合管廊建筑不同于地上建筑的最大特點是要求防水性能好,甚至隔水。現有管廊工程還沒做到更好。現有技術還有待完善。”孫成業表示。
四年前,遼寧沈陽建成約10公里地下電力管廊。主要應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技術和預制鋼筋混凝土裝配式管廊技術。孫成業去現場學習考察,從此進入該領域并成功取得一項專利,同時進行鋼結構制作和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通過技術創新,他的專利得到了有關單位和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他所在的企業也與中冶集團等大型企業合作,積極參與全國PPP模式綜合管廊建設。
事實上,孫成業的事例也是建造行業的縮影,“綠色建筑”理念的火熱已經催熟了市場環境。
目前,已有部分省市開始出臺相關實施方案,例如近日云南省出臺《云南省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中指出,“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昆明市的保障性住房,應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還有浙江省今年5月1日起將施行的《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等。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