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國正式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已經兩年多的時間。我們能夠觀察到雙碳相關內容,包括ESG、可持續發展、新能源等的比重越來越高。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與此同時,企業減碳也正面臨一個關鍵點。從外部看,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沖擊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從內部看,企業的低碳轉型之路剛剛開始,自身減碳能力的不足也打亂了可持續發展的步調。內外雙重壓力下,如何盡快找到“突破口”,將減碳與經營融合,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是企業需要深度思考的課題。
解決氣候問題,一般來說政策主要有三類:行政、經濟和勸說鼓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其中,在經濟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碳定價機制:一種是政府強制型手段,比如碳稅;另一種是通過市場手段,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碳排放交易市場就是將碳排放的權利作為一種資產標的,來進行公開交易的市場。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在全國碳市場中,政府確定整體減排目標,采取配額制度,先在一級市場將初始碳排放權分配給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企業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交易這些碳排放權,也就是企業可以將多余的碳排放權賣給其它企業并獲取額外收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目前,我國的碳市場主體是控排企業,全國碳交易市場首批納入了超過2000家發電行業企業,未來還將納入建材、鋼鐵和造紙等七個行業的相關企業。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近日,施耐德電氣發布的《奔向長青——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高管洞察》報告顯示,企業減碳呈現三大趨勢。本次受訪企業中,除已納入碳市場的企業外,有58%的受訪者認為所在企業在“十四五” 期間可能被納入全國或地方碳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減碳的議題不再僅限于控排行業,同樣傳導到了非控排行業中。本次受訪企業中,有54.1%的非控排企業提出了明確的碳中和時間表,相較2021年大幅度提升。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對于過半非控排企業減碳意識的提升,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中國區負責人、商業價值研究院院長熊宜解釋稱,非控排企業的減碳動力來自于三個方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第一個是供應鏈的壓力,也就是下游客戶帶來的壓力。像電子制造業、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其下游客戶有減碳的要求。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第二個是出口的壓力。大部分被調研企業的市場或者最終客戶可能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來自于海外或者全球市場。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碳關稅越來越嚴格,出口歐美等地區的企業的減碳壓力也越來越大。
第三是非控排企業里每個細分行業的減碳前景。“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即使下游暫時還沒有提出減碳要求,但這是遲早的事。而一些規模較大、盈利水平不錯的領軍企業,即使當下沒有供應鏈的壓力,或者出口的壓力,他們也希望能在行業里起到表率和標桿作用。”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盡管減碳意識明顯提升,但報告指出,企業在減碳推進過程中依然面臨重重挑戰:一是方向不明,部分企業陷入急于求成的誤區,以抵消代替自身減碳,不具可持續性。二是路徑不清,多數企業尚未形成清晰可執行的碳中和路線圖,僅19%的受訪企業確定了清晰的減碳規劃。三是執行不力,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減碳落地,近60%的受訪企業表示急需提升工藝減碳和新能源技術。四是回報不定,企業無法準確的預估和量化投資回報,43%的受訪企業擔心減碳的投資回報不及預期。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另外,在報告中有65%的受訪者表示,近期的經營壓力確實對企業減碳的工作造成了影響。
2022年,全球經濟下行,地緣沖突、疫情反復,不斷沖擊企業供應鏈,使得部分原材料、設備、人力等短期價格波動,項目資金回收壓力增大,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經營壓力,部分企業基于生存問題,暫緩了減碳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雖然短期的經營壓力對企業減碳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但熊宜也認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把綠色和減碳作為增長的核心,否則就沒法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增長。“無論是對企業的客戶、供應鏈,還是在市場上的企業價值,減碳都能帶來更多的認同,也會增加用戶的采購意愿。”
為了更好應對減碳挑戰,在報告中顯示,受訪企業中53%的企業已經嘗試進入與碳中和相關的賽道,38%的企業通過投資或者孵化了碳中和相關的項目和技術。
在眾多前沿降碳技術中,57%的企業關注工藝降碳技術,56%的企業關注新能源技術(氫能技術除外),33%的企業關注儲能技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除此之外,企業們還通過組織調整以及生態賦能等方式應對挑戰,其中38%的受訪企業設立低碳相關部門或進行職責調整,82%的受訪企業正在著手打造綠色產業鏈。(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