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碳匯成生態環境修復新方式
活動當天,由“雙碳法治研究基地”共同發起的《中國雙碳法治發展報告(2023—2024)》發布。《報告》透露,認購碳匯成為各地法院在破壞森林資源類犯罪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類案件的新方式。在“兩高”2023年發布的涉碳典型案件中,均有關于購買碳匯作為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的
案例。
認購碳匯,簡單來說就是個人或企業為了彌補自身活動(如工業生產、砍伐森林等)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通過購買一定數量的碳匯來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量或支持植樹造林等生態修復項目。
去年12月,襄陽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在老河口市人民法院監督下,兩位被告人武某、楊某在湖北碳市場購買并注銷617噸(價值2.78萬元)
碳配額,用于修復被破壞的野生動物資源。據悉,這是湖北省首例實現“以碳代償”履行生態修復責任的案例。
今年6月,“雙碳”司法服務長江基地揭牌;8月,武漢海事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人自愿認購100噸林業碳匯,來履行長江生態修復義務。
2021年11月,湖北法院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實施意見》,為司法服務雙碳工作提供了行動綱領。同時,省內各地法院也在積極探索濫伐林木案件中使用碳匯方式進行生態修復。
據介紹,湖北審判機關將以此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持續加快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不斷提高涉碳案件審判的科技含量和法治水平,為實現美麗湖北綠色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