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暨《世界貿易報告2022》叢書出版專題研討會” 在
北京舉辦。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呼吁,全球應該形成一個統一的碳定價機制或者
碳稅征收機制,這是世貿組織可以發力的點。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崇泉表示,《世界貿易報告》是世貿組織的年度旗艦報告,每年圍繞國際經貿領域的一個重要主題,進行深入的前瞻性分析,是觀察和判斷世界貿易未來發展的風向標。2022年報告主題是《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主要探討國際貿易與氣候變化間的關系。經世界貿易組織授權,商務部委托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翻譯出版。
商務出版社副總編輯趙桂茹副指出,2020年,商務部授權再版了2015至2019年的《世界貿易報告》,自此變成叢書系列,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平貿易
平臺,貿易、技術和就業,數字技術如何改變全球商務,服務貿易等相關貿易問題的了解。
在主題研討“氣候變化和國際貿易”環節,商務部世貿司談判副專員韓長天呼吁,就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如何與國內
碳市場銜接、塑料污染防治如何平衡產業利益與環境利益、多邊環境規則如何與多邊貿易規則相融合等具體問題做進一步交流,推動世貿組織在全球
綠色經貿規則重塑中更好地發揮主渠道作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指出,貿易自由化與環境保護相融。WTO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推動貿易自由化,尤其是推動對環境有利的貿易。我國應該推動環境產品和服務的自由化,應推動在WTO重啟該問題的討論和談判。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減污降碳協同研究部主任李麗平建議,一是制定產品
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二是加強
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三是推動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四是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市場,五是推動碳足跡國際互認與銜接。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馬弘對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我國出口和收入的影響、對我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不平等情況的影響進行了測算。基于測算結果,他做出了對外和對內的政策建議。他提到,非常迫切地需要厘清國內非碳市場類的環境規制政策和隱性
碳價。
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安琪介紹了能源所對2060年我國實現
碳中和的模型研究,模擬了三個不同的能源轉型進度。她重點介紹了步伐最快的、能夠在2055年實現能源系統凈零排放的情景。模擬結果顯示,主要的
清潔能源技術都是倍增式跨越式發展,終端用能從“電氣化”轉向“電氫化”,產業低碳零碳競爭力持續增強。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和中國商務出版社聯合主辦,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銘林主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