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首都治理熱點問題研討會(總第4期)“面向‘雙碳’目標:超特大城市氣候治理經驗及對
北京的啟示”
專家研討會在
北京召開。
制定氣候治理協同戰略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杰向參會專家介紹了人大首發院在服務“四個中心”戰略定位、提升首都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指出雙碳目標下北京作為特大城市的氣候治理具有全國和全球性意義,表示人大首發院將持續開展北京和京津冀氣候治理研究,為北京市政府和中央有關部門提供科學、準確的咨詢決策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金龍就
會議背景和“面向‘雙碳’目標:超特大城市氣候治理經驗及對北京的啟示”報告主體內容做介紹。該報告介紹了氣候變化與超特大城市的聯系,闡述了氣候治理困境、超特大城市氣候治理框架、“雙碳”目標設定及其
碳排放狀況,比較分析了紐約、倫敦、東京、北京、上海
碳排放主要來源、碳排放重點和難點領域、典型
案例經驗,并提出了超特大城市氣候協同治理中的經驗及其對北京的啟示。
劉金龍指出,第三產業和生活消費將成為北京氣候治理的重點和難點,而依賴政府和大型企業參與的治理模式將面臨困難,北京市應發揮作為全球城市的優勢,將政府、市場、社會、社區作為氣候治理的有機整體,制定北京市的氣候治理協同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從跨地區碳治理模式的比較上出發,提出中國當下的碳治理依舊存在自上而下、任務逐級分解的態勢,市場機制在減排上發揮的作用尚不完善。國內各城市減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的內部治理能力,外部激勵欠缺。而“雙碳”目標的確立則使得原本的政治環境發生了改變,這將推動各個城市圍繞
碳減排達成行動。
重視市場與科技支持
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環境局局長芮元鵬認為,北京氣候治理具有城市定位清晰、
碳市場經驗、公眾共識、化石能源轉型成效顯著、產業搬遷等優勢,也面臨剛需增長強勁、技術有待突破、制度路徑依賴等困難。他還介紹了豐臺在碳減排和能源優化方面的成效經驗,認為能源結構的調整與社會經濟變化緊密聯系。
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邱大慶梳理了北京市氣候變化與碳治理的發展歷程,認為全球特大城市碳達峰背后的機制與實現邏輯與突發事件密切相關,并將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與碳減排兩項重大工程進行了比較。他強調,需要揚棄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經驗,在未來的碳治理中更加重視市場與科技的支持。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處副處長胡倩圍繞北京能源結構調整、能源安全的話題進行了論述,闡明了未來北京在
新能源汽車推廣、綠電跨區域輸送上可能面臨的一些現實挑戰,希望課題組繼續圍繞全球超大城市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原因、東京減排經驗、北京和上海氣候治理異同等方面開展深入的專題研究。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副處長王蕓表示,政府機構和科研機構在氣候治理中的及時溝通和密切合作十分重要。她對當前北京市工業領域在
節能減排上所做的系列工作進行了介紹,并結合北京市圍繞“雙碳”目標開展的工作對報告中的案例進行了補充。
北京市委研究室郊區處干部田川認為,開展超特大城市氣候治理經驗比較研究有助于把世界經驗帶到北京,建議分專題向北京市政府報送相關成果信息。他梳理了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雙碳”工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講話,認為需要緊扣“五子”(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區”建設、數字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深入推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展氣候治理研究和出臺配套政策。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博士龍賀興認為,北京市氣候治理需要高度重視消費端的碳減排,為家庭和社區積極參與減排提供適當激勵。他建議課題組繼續深入挖掘倫敦市社區和居民碳減排的政策、舉措和經驗,為北京市構建家庭和社區碳減排體系提供借鑒。
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北京市公共交通、建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森林
碳匯等領域的碳減排開展了討論并交換意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