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草原上的薩斯喀徹溫省幾乎沒有上過任何全球新聞的頭條。但在2014年10月2日,這里的一座老化煤炭發電廠登上了節能減排的頭條。在各國逐步關停煤炭發電廠的時候,這座電廠的重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這座電廠之所以能夠重啟,原因是改進之后,電廠每年可減排90%,捕捉100萬噸二氧化碳。這是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首次商業應用。碳捕獲技術并不算是創新,但從未在既有發電廠做過商業用途。發電廠位于加拿大與美國北達科他州邊境附近的邊界上,被稱為“邊界大壩”(Boundary Dam)。國際能源署署長Maria van der Hoeven表示,碳捕獲技術在這里的應用是通往未來低碳之路上的歷史性里程碑,這也證明這項技術不再是科幻小說里作家的想象。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文章,全球目前共有230,000座煤炭發電廠。這些發電廠每天釋放出滾滾濃煙,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把煤炭發電廠釋放的二氧化碳捕集起來,削減碳排放量,是各國政府以及當地居民迫切渴望之事。碳捕獲技術已經提出多年,也有不少項目實驗成功,但是至今還沒有見到產業化的苗頭,原因就是該技術成本太高,政府與企業都無法承擔。薩斯喀徹溫省發電廠投入的碳捕獲設施造價大約14億加元,折合12億美元,其中,2.4億加元由加拿大聯邦政府出資,其余的11.6億加元由薩斯喀徹溫省政府出資。專家坦誠,這些投資不大可能收到經濟回報。亞洲發展銀行的Ashok Bhargava稱,電費要升高80%才能負擔該項目的開支,沒人負擔得起這樣的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邊界大壩”與石油生產地十分接近,這是薩斯喀徹溫省政府決定支持這一昂貴工程的原因之一。另外,薩斯喀徹溫省擁有大量的煤炭儲量,政府希望繼續使用煤炭發電。在減排壓力加大的現狀下,碳捕獲技術的成功商業應用能夠支持政府的這一想法。
“邊界大壩”項目注定入不敷出,因此項目方不得不尋找其他盈利途徑。發電廠的國有運營商薩斯克電力公司(SaskPower)希望通過出售副產品收回一些投資。薩斯克電力公司已經尋找到合作伙伴,購買電廠的衍生產品二氧化硫排放物和粉煤灰。
薩斯克電力公司打算把捕獲到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出售給能源公司Cenovus Energy。Cenovus Energy以石油、天然氣勘探和生產作為主要業務,計劃利用購得的二氧化碳進行采油。業內人士對這一合作方式持不同看法:部分人認為這是削減碳排放量的進步之舉,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其實并沒有太大貢獻,成立于1892年的環境組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的資深環保人士John Bennett就表示:“這種技術并未讓我們擺脫石化燃料。”在一些環保組織看來,即使該技術被證明安全可靠,也不應大力推廣,因為碳捕獲與封存本質上仍然是一個過渡性解決方案,不能實質上減少碳排放量,反而會給化石能源找到繼續擴張的借口。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邊界大壩”工程的投資方只有兩家政府機構,缺少私人投資者,這也說明這類項目的收益缺乏吸引力。一座在美國密西西比州肯珀縣新建的先進燃煤發電廠,設計用來每年存儲350萬噸二氧化碳氣體,但其無法如期啟用,被延期至2015年。與“邊界大壩”毗鄰的亞伯達省同樣擁有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但2012年一個類似的項目卻被取消了。取消的原因是,公共事業單位計算后得出的結論是,即使支付每噸15加元的碳稅,也要比使用碳捕獲技術便宜得多。
加拿大于2009年12月簽署了《哥本哈根協議》,力爭到202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17%。一年之前,加拿大政府在一份報告中承認,難以完成減排目標。據估計,加拿大2020年將產生734兆噸溫室氣體排放,這比其承諾的目標多出122兆噸。新數字也高于加政府一年前預計的到2020年排放720兆噸的水平。報告總結,“預測表明,要完成哥本哈根目標,還需進一步的努力。”加拿大議會在今年10月發布報告表示,該國202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或將難以實現,部分原因是未能對快速發展的石油和天然氣部門實現有效監管。盡管如此,加拿大聯邦政府仍然堅持反對在全國范圍內對碳排放進行收費和定價。如果加拿大政府決定提高碳排放成本,那么“邊界大壩”或許能成為全球電廠的“范本”,否則,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熱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