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是工業企業
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重慶國企持續聚焦重點用能行業和用能領域,加快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工藝應用推廣,系統提升能效水平。“十三五”期間,重慶碳強度累計下降21.9%,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9.4%,有力推動產業“增綠”。當前,重慶已創建國家級
綠色工廠52家,國家級綠色園區5家,供應鏈管理企業5家。
加快技術變革 工藝降碳
一些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技術革新、工藝再造,正助力鋼鐵行業加快節能減碳、降本增效。在重慶鋼鐵雙高棒產線,一種新的“熱送直軋”技術應用,正讓重慶鋼鐵加快“脫碳”。
重慶鋼鐵制造管理部負責人章遠杰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鋼坯軋制成鋼材前,必須將鋼坯送進加熱爐加熱至一定溫度,然后送入軋機進行鋼材軋制,這是鋼材軋制的必經之路。但這一過程占據了軋鋼工序70%能耗和90%
碳排放。如何繞過它,利用鑄坯自身熱量直接軋制,是鋼材軋制技術降碳的終極目標。
“我們在雙高棒產線創新采用了無加熱爐連鑄直軋工藝技術,取消了加熱爐加熱的工序,利用鑄坯自身熱量直接軋制,‘趁熱打鐵’。這一技術的應用,可減少噸鋼60多元的煤氣消耗,對于產量巨大的鋼鐵廠意義重大,可實現降成本、助減碳。”章遠杰說。
能源循環利用,也有力驅動減污降碳。正值初冬時節,行走在重慶鋼鐵廠區,煙囪不見冒煙,車間不見灰塵,到處綠樹成蔭。在該公司超高溫亞臨界1號發電機組,只見發電機組正緊張工作著,將鋼鐵生產中產生的富余煤氣持續轉化為電能。
“鋼鐵生產會帶來大量余熱、余能,我們注重挖掘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持續實施三期富余煤氣發電項目,不僅可實現企業正常運行煤氣無放散,年減排二氧化碳量達23萬噸,更能節約電力成本,年減少外購電量4億千瓦時,生態、經濟效益俱佳。”重慶鋼鐵能源環保部黨委書記徐春說。
國企領銜 低碳園區蔚然成風
在鋼鐵等傳統行業外,重慶一些新興產業也加快低碳轉型,支撐綠色發展。
數據中心被形容為“不冒煙的鋼廠”,能源消耗較高。走進兩江集團旗下、位于兩江水土國際數據港的兩江云計算數據中心,只見機架上的一臺臺服務器安靜運行,正持續為客戶提供算力支撐。而這背后,一場綠色變革正在加快推進。
“我們聯合高校開展研究、論證,通過提升制冷系統效率、組織優化機房冷熱氣流、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節能措施,兩江云計算數據中心每年可節省電量約24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733噸。”兩江云計算公司園區服務部部長謝興說。
液冷等前沿技術加快應用,正加快助力數據中心節能降耗。近期,“東數西算”先進邊緣數據節點(阿里云浸沒式液冷技術)示范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重慶萬盛。這是西南地區首個浸沒式液冷邊緣數據中心,引入阿里云數據中心綠色低碳液冷技術,可將PUE降至1.12,總能耗減少36%。
記者了解到,以大數據、智能化賦能能效管理,成為各工業園區的發力方向。智慧能源管理正成為支撐服務綠色發展的“利器”,低碳園區蔚然成風。
當前,重慶各工業園區及企業廣泛植入各類智能傳感器等“神經末梢”,全面采集暖通、空調、照明、給排水、變配電監控等數據,實時了解企業水、電、氣等能耗使用情況以及碳排放情況,全面提升園區環境監測的精細化程度和效率。園區還可據此針對高耗能、高風險企業進行定向精準可視化監管,當排放超標時系統會自動預警,園區及時介入,幫助企業排除隱患。
一批低碳園區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助力產業綠色“蝶變”。在重慶經開區,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催化劑有限公司正加緊推進低碳工廠建設。這是重慶首個“低碳工業園”示范工程,包含
碳捕集、智慧能源、綠電替代等五大系統,集光伏、小型風電、儲能等多種能源于一體,目前總體建設進度已達90%。低碳工廠示范項目建成后,全年可實現
碳減排4500噸,相當于種植90萬棵樹。
“我們還引入了重慶首套應用于低碳工廠的小型超低濃度碳捕集系統,目前正對設備進行檢修調試,預計年底正式投用,年捕集二氧化碳可達153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政策支持 持續發力綠色轉型
作為國內工業重鎮的重慶,還將持續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去年10月,重慶市經信委聯合市發改、財政、生態、國資、市場監管等6個市級部門聯合制定了《重慶市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明確將實施22條政策舉措,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建成綠色園區30個、綠色工廠300家。
在具體路徑上,上述行動計劃提出,將聚焦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用能行業和用能領域推進節能提效改造升級;圍繞電機、變壓器、鍋爐等通用用能設備,持續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推動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用能管理,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綜合能效水平;推動構建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確執行的能源管控體系;著力提升節能技術裝備產品供給水平,大力發展節能服務。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還將加速圍繞企業層面推進能效“領跑者”和綠色工廠創建,從生產源頭降低能源消耗,削減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還將通過引育第三方綠色制造服務商,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促進企業、園區、行業之間的鏈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資源共享。
此外,重慶還將逐步強化完善產業準入和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推動新建產業項目進園區,嚴控“高耗能、高污染、消耗資源性”等項目進駐,加快中小企業集聚區規范發展,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為優質企業發展騰出空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