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技術是關鍵
自2007年開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根據農田土壤需求,研發生物質炭土壤應用技術,實現土壤有機質水平大幅提升、農作物的增產和提質,以及溫室氣體的顯著減排。
同時,該團隊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多年積累的田間觀測數據進行集成分析,構建農田土壤固碳和溫室氣體排放模型,再結合國內外前沿評估方法,最終創建出一套生物質炭土壤應用固碳減排計量
方法學。“正是這兩項技術,有效支撐了本次農業碳匯交易。”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程琨介紹。
據計算,與常規技術相比,施用生物質炭后,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500畝稻田病蟲害發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速率平均增加89%,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平均減少16%,凈排放量減少51%,共產生碳匯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
根據國家出臺的《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
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因此,自愿減排交易是強制
碳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
程琨表示,此次競拍從技術的開發,到方法學的發展和第三方的核查,以及最后碳匯交易的順利實施,為江蘇省未來農業碳匯如何加入到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他呼吁,應通過農業碳匯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以及項目方法學的開發,推進農業項目參與自愿減排交易,促進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