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城市綠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京順利召開。報告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由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智匯綠行科技中心(普通合伙)合作編制。報告精準評估了城市出行狀況和碳排放水平,是“雙碳”背景下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量化核算分析報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照片來源: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任王志高在致辭中指出,由于涉及人的行為,交通行業特別是出行領域脫碳尤為困難,未來城市出行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和時間尚不明確。同時,現階段缺少針對我國各級城市客運出行情況的分析研究,也缺乏受到廣泛認可的統一的方法標準,我國城市出行狀況出現難以量化的困境。他表示,此次發布的研究報告力求從方法上探討定量描述城市出行特征和碳排放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希望報告提供一個廣泛探討城市綠色出行的平臺體系,為政府決策者和綠色出行的實踐者提供有效的技術參考和服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照片來源: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北京智匯綠行科技中心首席科學家何東全博士對報告進行了詳盡的講解。他介紹,研究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模方法,量化城市客運相關指標,描述了各級城市的客運情況,并針對不同層級城市的客運特征分別估算綠色出行的減碳潛力。同時,研究從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人口結構和政策實施四個方面分析各因素對綠色出行的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客運綠色出行總體情況良好,綠色出行分擔率為70.24%。在研究范圍內的所有城市中,整體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為20.77%,慢行為49.47%,小汽車為29.76%。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小汽車是城市客運出行的碳排放主體,擴大綠色出行比例對節碳意義重大。2018年全國城市客運碳排放總量為3.6億噸,其中小汽車占88.44%,地鐵占6.49%,公交車占5.06%。按能源類型劃分,汽油占比為94.73%, 電占比為4.06%,柴油占比為1.12%,天然氣占比為0.08%。居民城市客運人均碳排放為0.28噸/年,占人均生活碳排放的26.67%。
研究發現,城市出行特征與城市發展階段息息相關。城市小汽車出行指標與綠色出行相對,反映出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從不發達城市到最發達城市,城市小汽車出行比例呈現標準庫茲納特曲線形態。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城市客運人均碳排放和城市發展水平呈現正相關。城市越發達,人均碳排放越高。這反映出,我國城市仍處于發展階段,機動化水平總體仍在提升,從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到II型大城市依次降低。同時,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較高可能與小汽車分擔率較高、出行距離較長相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從綠色出行的影響要素來看,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社會經濟水平,前者包括建成公交里程、公交線路密度,后者包括人均GDP、人均公交車擁有量。相比之下,慢行出行比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社會人口結構,特別是老年人的比例。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基于上述研究發現,報告提出了多項建議,著力于盡快推動綠色出行的發展。
第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推動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的模式,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體地位。同時,應完善基礎設施,使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不斷提升。
第二,優化城市道路網絡配置,實現多層次網絡融合發展。促成科學合理的城市道路網規劃,開展人性化、精細化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不斷優化公共交通和慢行等綠色交通路權分配,均衡道路交通資源。
第三,優化空間結構,實現高密度集約化的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TOD) 模式。通過合理的城市和交通規劃,合理配置城市布局。通過集約化、混合化的用地布局促進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控制無序蔓延。同時,打造15分鐘生活圈等空間服務體系,推動短途慢行生活方式,從而減少城市客運碳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四,優化慢行系統,構建安全、連續和舒適的城市慢行交通體系。實施機非分離,減少混合交通,加大對占用非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同時,也要注意保障老年人出行的便捷性。
第五,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實現多元定制化公交服務。應優化公共交通線路網,降低乘客出行時間,同時保障“最后一公里”接駁換乘的便捷性。優先在城市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域形成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并且加大監管力度。開發公共交通智慧乘車體系,提高無障礙城市公交車輛的比例。
第六,培養公眾綠色出行文化,提升公眾對綠色出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培養城市居民綠色出行的習慣。
來自政府智庫、科研團體、相關協會和社會團體的六位專家參與了討論并發表觀點。專家們一致認為,報告創新性地對我國城市級別的出行數據進行了系統性收集、整理和分析,具有引領意義。未來,推進城市客運綠色出行,將是交通行業結構性減排的重要手段。應發展基于城市的綠色出行碳排放核算技術,為施策精細化提供技術支撐。并通過Maas等需求管理技術和政策,提高綠色出行選擇和體驗。同時,需加強對出行數據的系統性收集,為實現城市出行相關目標提供數據支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照片來源: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