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輪又一輪極端高溫天氣過程“趕早”而來。更多氣象監測數據和研究結論也在證實,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未來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會開始得越來越早、結束得越來越晚,高溫天數不斷增加、強度變強。有
專家指出,“正常”的夏天已經變得罕見,極端天氣正逐漸成為全人類必須面對的常態。我們離災害一點都不遠。
全球氣候變暖,不止于高溫。由于全球氣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生態系統,內部具有極強的蝴蝶效應和連鎖反應。長期高溫將導致降水缺乏和淡水存量加速蒸發,這又會使得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下降,對海洋、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統乃至整個地球可持續發展都將產生不利影響。罕見的高溫天氣還會推高電力消費需求,而水電產能不足將導致電煤供應保障持續面臨較大壓力。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不斷提高
碳排放強度的削減幅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上了全面
綠色轉型的軌道。十年來,我國
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
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當前,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繁發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要積極行動起來,正視問題并尋求更為長遠的應對策略,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勢利導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最現實的課題。縱觀全球氣候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推進
節能減排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也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始終繃緊
節能減排這根弦,在著眼加強技術創新和改造、凝聚綠色發展共識等方面,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共贏的道路。
要讓科技創新成為節能降碳新引擎。創新驅動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生產領域尤其是能源、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節能降碳面臨較大壓力。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利用結構等方面,對節能降碳形成長遠、可持續的支撐。
要持續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盡管從根本上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要靠減排,但主動增強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可以減輕其帶來的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要完善極端天氣風險防范和應急響應機制,強化水、電、油、氣等城市生命線的韌性。同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增強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營造綠色
低碳生活的社會新風尚。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適應氣候變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呼吁公眾樹立家庭節能減排意識,輻射帶動各行各業、各地區踐行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讓綠色生活蔚然成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