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
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鹽城行動
綠色引領產業發展新格局
綠色發展孕育著新優勢,也積蓄著強勁動能。
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明確指出,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定不移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推動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城市,走出一條貫徹中央精神、體現省委要求、彰顯鹽城特色的現代化之路。重點建設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宜居之城。
有發展空間、生態稟賦、產業基礎、后發優勢的鹽城,具備綠色低碳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廣闊前景。隨著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加快推進,全面服務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展現綠色發展新擔當的自覺行動,也將徹底改變鹽城發展方式、發展格局。
綠色低碳發展導向為鹽城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內涵、注入新動能,更多利好消息也紛至沓來。
鹽城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綠色產業集群,推動汽車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打造悅達起亞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和出口基地,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向科技研發、檢驗檢測、運維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攀升,持續提升新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圍繞產業鏈短板弱項和高附加值關鍵環節,編制重點突破企業清單,從源頭上提升項目“含綠量”,每年招引300個億元以上產業鏈項目,打造全球新能源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國家環保裝備產業基地等一批具有鹽城特色的產業地標。到2025年,23條產業鏈全部超百億,總體規模突破8000億元。
全市上下深入實施綠色制造推進行動,支持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加強全區域、全鏈條、全過程用能管理,協同推進大中小企業節能提效、資源循環利用;深入挖掘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潛力,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針對機械、紡織、電子等行業主要用能環節和設備,推廣一批關鍵共性節能新技術新裝備,創建綠色制造示范企業。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3.5%以上,創成省級以上綠色工廠40家。
持續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化轉型,打造“雙化協同”產業生態。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企業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全面數字化轉型,高水平打造數字化綠色化供應鏈體系。培大育強數字產業。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力打造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數字產品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四大數字技術應用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智慧康養、數字文旅等新業態新模式,到2024年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以上,產值規模突破3500億元。協同推進千兆光纖網絡和5G網絡建設,鼓勵共建共享太陽能基站、風能基站、光電互補基站3000座以上。推進鹽城高新區、鹽南高新區超算中心建設,引導新型數據中心向新能源發電側布局,促進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到2024年建成2至3家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
勇當“碳”路先鋒,鹽城的“兩山”之路越走越寬廣。隨著能源鏈、產業鏈、生態鏈的緊密相融、良性發展,“鹽城制造”正向著“鹽城創造”“鹽城智造”華麗轉身。鹽城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工作
會議和市委全會精神,堅持以工業強市為目標,以綠色制造為路徑,以“勇當排頭兵”的激情擔當,加快建設綠色之城,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鹽城力量。
現場新聞
“鹽城智造”增“綠”添彩
一輛輛外形時尚的白色四輪小車“循規蹈矩”地穿梭在寫字樓間,沒有司機,卻能招手即停,掃碼即取的半透明車身內裝著飲料、便當、零食……科幻電影般的場景,在鹽南高新區新弄里廣場成了現實,這些酷炫的無人載貨車背后擁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叫“鹽城智造”。
孕育這些高科技產物的是入駐鹽城還未滿一年的新石器(鹽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坐落在鹽南高新區西伏河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內。從2018年企業在
北京初次創立,到2019年首輛無人車研發下線,再到今年4月,將生產基地整體搬至鹽城,進行大規模投產,新石器公司契合著鹽城的綠色低碳轉型也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鹽城工廠的投產,標志著我們步入歷史最好的一個發展階段。”新石器(鹽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景瑤說。走進新石器無人車生產基地,高科技感撲面而來,各種用于測試的電動新型無人小車安靜地在廠區道路上來回穿梭,技術人員則在路邊通過便攜式設備監控著車輛行駛中的各項參數。兩間占地面積各8000平方米的“未來工廠”內,一輛輛無人車在機械臂的揮舞下等待著下線。“可以說新石器的無人車從生產裝配到下線發車,再到上路行駛基本做到無污染、零排放。”劉景瑤自豪地說,目前,他們生產的車型已更迭到第四代,兼備L4級自動駕駛及服務機器人AI能力。劉景瑤介紹,新石器無人車共有11個攝像頭,兩個激光探測雷達,在高清測繪地圖的加持下,不僅會看紅綠燈,自動識別前后方障礙物,還在定位、感知等各方面確保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最新款的無人車,運載能力達600公斤,在電量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跑20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
“底盤
平臺化、用途定制化”,秉持這一思路,新石器的市場也得到廣泛拓展。一輛輛代表“鹽城智造”的新石器無人車已涉足物流、零售、安防、城市防疫等多個領域,并成功落地全球13個國家、40個城市、100多個場景,累計安全行駛里程逾300萬公里。
“今年已經開票銷售4億元,預計明年能有12億元至20億元。”劉景瑤對于未來發展信心滿滿,他坦言,新石器公司之所以選擇鹽城作為全國唯一的生產基地,就是看重鹽城對于推動綠色制造產業發展的決心和行動力。基地入駐鹽城以來,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各種便利舉措,讓他們深感暖心,也激勵著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他期待著明年進一步擴充產能,讓更多代表著低碳綠色的“鹽城智造”走出國門,閃耀世界。
用綠色書寫發展底色
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成長春:近年來,鹽城堅持發展與保護協同、產業與生態相融、轉型與重構并進,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通過調優產業結構,發展四大主導產業,培育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鹽城制造”向“鹽城創造”“鹽城智造”轉變。通過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打造國際海上風電名城,海上風電已建容量、在建容量均位居全國第一,成為長三角首個新能源裝機破千萬千瓦的城市。
今后一段時期,相信鹽城將持續用綠色書寫發展的底色,用轉型增添幸福生活的成色,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大發展,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抓住綠色低碳發展的“破題之鑰”,統籌抓好節能降碳增效、綠色低碳循環、綠色生活創建,推進能源革命,推廣應用低碳零碳負碳綠色技術,打造環境治理新樣板;推動新能源產業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探索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助力江蘇未來發展、彰顯鹽城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發揮海洋
碳匯、森林
碳匯、濕地碳匯疊加優勢,建設藍色碳匯生態功能區。倡導推動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建設,總結“生態外交”成功經驗,與環黃海地區的國家、城市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