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真實性、時效性等挑戰
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其中對碳核查的定義為:根據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以及相關技術規范,對重點排放單位報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相關信息進行全面核實、查證的過程。簡單來說,在碳金融活動中,作為基礎的碳資產價值幾何,往往需要通過碳核查來確認。
碳資產核查的特殊性有哪些,核查中有哪些難點?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祺鯤科技”)CEO朱紹康向記者介紹到,碳排放的量化需要結合多維數據,比如燃料的類型、技改的情況、鍋爐的型號以及使用年限,甚至燃料運輸中產生的碳排放等。這些數據并非每一項都有相應的財務單據,部分數據也難以通過單據來確認。
因此,傳統手段的碳核查存在較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朱紹康表示,傳統碳核查的手段主要以人員前往企業審查相關單據、財務系統來進行。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僅以單據作為憑證來核對信息并不嚴謹,也容易催生道德風險;由于需要調派人員,通常以季度或年度作為時間單位,造成審查的時效性也較低;同時,也有核查人員專業性參差不齊的情況出現。以上因素造成了企業碳資產的真實性難以保證、標準化不足的情況。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樹根格致科技(湖南)有限公司牽頭編寫的《基于工業區塊鏈的碳核查系統研究(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碳核查系統研究》”)中也提到,當前碳核查存在多項挑戰。目前,國內大多數重點排放單位尚未建立精準化碳排放核算體系,排放數據基于儀表監測后手工錄入,核算的真實性、準確性不足;碳核查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進行,人力工作量大、流程繁瑣;部分核查機構履職不到位,走過場,導致核查報告失實;此外,受限于核查技術和流程,各環節難以追溯,整體可信度不足;核查周期長也將導致交易期過短,
履約前
碳價將明顯上漲,提高企業
履約成本與難度。
當前,碳核查體系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企業報告和事后核查信息滯后。由于企業是在當年報告前一年的碳排放數據,即使企業完成了配額清繳,也難以對正在進行的工作及時提出指導意見;當地管理部門難以了解企業實際情況,難以對區域內的“雙碳”工作進行及時的監督和指導,對區域內以及國家“雙碳”戰略的執行產生不利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提到的難點問題中,數據真實性問題已被監管部門重點關注。在生態環境部近期公開的典型
案例中顯示,有部分碳核查機構存在篡改偽造檢測報告、授意指導企業制作虛假煤樣送檢、碳排放報告編制不實,報告內容失真等情況。也有碳核查機構在核查時只是“走一走、拍拍照”,未對環評、排污許可等重要文件進行核實,核查報告簽名人員與現場實際核查人員也不符。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近期公開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督促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存在上述問題的技術服務機構及有關企業進一步調查,堅決查處數據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咨詢、核查、檢測服務行為,確保技術服務過程和結果真實、合規、公正,保障
碳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