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國綠證國際認可度面臨挑戰
中國綠證在國際互認方面面臨一定挑戰。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議RE100等權威組織對中國綠證仍為有條件認可,即要求使用中國綠證的企業提交額外聲明,以確保可再生能源電量的環境屬性不被重復計算。
目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數據核算中與綠證沒有任何關聯,因此,目前綠證對于中國企業應對CBAM難以發揮作用。蕭富升介紹,中國綠證缺乏國際互認主要源于客觀上的市場政策還在逐步完善,同時RE100等組織還需要時間進一步了解新的中國綠證體系,使得企業目前實際操作難度大。大部分企業可能難以滿足RE100提出的要求,因為涉及復雜的能源屬性追溯和證明體系,很難在實際操作中實現。這也增加了核驗成本和合規風險,導致下游客戶更傾向于選擇被無條件認可的能源屬性證書(如I-REC),而不是復雜的“中國綠證+其他證書以及聲明”的組合形式。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對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調整客觀上有助于提升綠電綠證的國際認可度。
2024年4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21年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將電網排放因子分類細化,首次公布剔除市場化交易綠電的碳排因子,進一步規避了電網排放因子核算與綠電綠證減排核算的潛在雙重計算風險。
2024年3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鋁冶煉行業》,提到電力排放因子采用0.5942 tCO2/MW?h。文件中解釋,這一電力排放因子口徑不包括市場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電量。
資深
碳管理咨詢師,浙江大學、四川大學
碳中和客座講師汪軍認為:“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解釋,但這標志著中國官方的電網排放因子有了重大改變,那就是要解決綠電環境屬性雙重計算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電網排放因子是國家所有發電上網設備(不分類型)總的碳排放量除以總的發電量得來。而其中風電、光電、水電因為發電過程的碳排放量近乎為零,所以大大拉低了全國用一度電的碳排放量。我們可以說,用這種方式算出來的每一度電的碳排放量,都沾了這些零碳電力的光。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這些風電、光電、水電的所有方,不想把這部分零碳電力攤在全國電網排放因子中,而是只想固定地賣給特定的用戶,這就是綠電(綠證)交易。理論上,這部分電力的綠色屬性都已經定向賣給別人了,就不能再攤在全國電網排放因子里了。所以之前的電網排放因子計算方法必須改革。《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鋁冶煉行業》中,電力排放因子口徑不包括市場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電量,很好地解決了電網排放因子中可再生能源電力重復計算的問題。”
此外,環境屬性重復計算的問題也影響綠證和
CCER項目的開發。如果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類
CCER項目在獲簽CCER的同時,出售其所獲綠證,則導致項目取得的部分減排貢獻在自愿碳市場和綠證綠電市場重復獲得激勵,導致“雙重獲益”。有關
專家建議,綠證機制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有關政策法規,明確對可再生能源類項目參與CCER機制情況下的綠證凍結、注銷和回購規則。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